賴總統提「脫中入北」 經濟學家李鎮宇:並非每個產業都適合「入北」

對於賴清德總統日前提出所謂的「脫中入北」,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認為,新南向與入北是可以並行並存的,而不是互斥關係,因為和產業型態有關,並非每個產業都可「入北」。
李鎮宇也分析,多數的企業等關稅核彈落地,再看新布局的地點何在,他估計這三個月所有投資都會暫停:「因為不知如何投資,不確定太大了!」第2季的經濟成長率尚未出爐,李鎮宇預期,投資方面的表現預期衰退,即使有正成長,應該也是台積電效應,但其他多數的公司都會暫停,也就是台積電的投資會掩蓋其他多數公司的暫停投資情況。
李鎮宇認為,脫中入北的確是一個選項,但仍有產業別的限制;他分析,若實力夠大的企業主,就會去美國投資,例如,先前已有很多台商去德州,但這批現在能入北的企業主,許多是早年在中國生產已壯大整個事業規模,進而已有能力去全世界投資,尤其是入北,像鴻海去美國,或是仁寶去巴西,另外緯創、和碩電子五哥都有去墨西哥,在拜登時還去維州設廠。
至於傳統產業也能入北,但去的不會是美國,而是墨西哥;李鎮宇指出,對傳產而言,去美國生產成本太高,換言之,在他看來「脫中入北」只有某些大的ICT產業適用,傳產仍是要以新南向為主,即使入北也只能去墨西哥。李鎮宇舉例,像是紡織廠去墨西哥就很麻煩,連最上游的絲,都要在墨國作,才能免稅,因此,並不是每個產業都能脫中入北,很多傳產仍只能選新南向國家裡稅率比較低的地方。
李鎮宇也分析,英國的談判結果就是很好的借鏡,至少可判斷出零關稅是不可能的了以英美這麼好的關係,而且美國還對英國出超,但仍會被課10%關稅,因此10%將會是其他國家關稅起跳的地板價:「連兄弟都要被課10%,更何況其他國家?」
李鎮宇預期,先前海湖莊園出來的對等關稅稅率是20%至50%,所以他認為,7月豁免期結束之後,台灣和多數國家的稅率區間應以10%至20%最可能,而台灣只要在這個區間,能有比南韓更好的稅率就已算贏。他更指出,也不要再想透過簽FTA(自由貿易協定)來得到關稅豁免,這是不可能的事。
至於英國已談出汽車232條款,給10萬輛免稅,超過再課25%,李鎮宇則預期,半導體的232條款至少要100天才會出來,英國的汽車232條款談判結果,也將是台灣談判半導體關稅的重要參考依據。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