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香港能靠大富豪重振夜場娛樂?一徵兆現隱憂

以色列「崛起之獅」行動斬首伊朗軍方高層!多人被炸死在床上

器捐遺愛人間卻釀悲劇?3年後受贈者全數罹癌 驚人真相曝光

非核家園應延至2035年? 陳明真鬆口:確實可減輕供電壓力

核能安全委員會主委陳明真在立院表示,如果非核家園延後到2035年,可以減輕供電壓力。記者杜建重/攝影
核能安全委員會主委陳明真在立院表示,如果非核家園延後到2035年,可以減輕供電壓力。記者杜建重/攝影

民進黨前不分區立委陳明真去年接任核安會主委一職,不過他在2022年投書媒體指出,近年電力供需不穩,2025年非核家園建議延後至2035年,引起廣大討論。今天立委質詢問陳明真,是否仍同意過去主張?陳明真雖一開始三緘其口,但最後仍坦言,如果非核家園延後到2035年,確實可以減輕供電壓力。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邀請核能安全委員會主委陳明真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根據陳明真2022年投書指出,近來電力供需出現明顯落差,備轉容量率5%以下的狀況頻頻出現,為了達到穩定供電,政策需要因應新挑戰而有所調整,尤其半導體產業增幅特別大,電力需求遠超過原先規畫。

該投書也指出,新冠疫情加上俄烏戰爭打亂原有的電力規畫,2025年的非核家園目標應適度調整,建議延後至2035年,讓政府有充裕時間完善並規畫未來世代的能源布局。

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質詢時表示,陳明真的投書認為非核家園時程應適度展延至2035年,也強調國家能源政策是上位政策,能源供應充足下,其他政策也才能順利推展,直問陳如今擔任核安會主委,是否仍同意自己過去的主張?

陳明真一開始三緘其口,只回答「能源問題是國安問題」,「國家能源政策的彈性需要各方討論」等,並未直接回應;在柯志恩多次要求陳明真直球對決下,陳明真才坦言,當時自己的投書背景是因為四階環評沒通過,如果非核家園延後到2035年,確實可以減輕供電壓力。

柯志恩再問,當政府告訴國人能源政策需要彈性時,但卻不見多做努力,過去清大核工系相當熱門,這幾年也難滿招生,美國先前甚至來台灣以高薪挖角核工人才,但假如未來新技術出來時,台灣要把這些人才找回來已經不太容易。

柯志恩說,國原院有關新核能研究的「磁約束高溫電漿研究整合型計畫」,第一期經費僅3500萬,第二期也才7000萬左右,但對比國外核融合研究,美國每年投入約新台幣251億,中國大陸甚至高達新台幣472億,這樣的經費如何跟上國際腳步?

陳明真說,過去核工人才確實流失不少,培訓也有嚴重斷層,確實需要加強人才培育;國原院長高梓木說,核融合技術在近10到20年不太可能產生,投入適度的研發經費即可。

陳明真(右)在立委柯志恩(左)追問下說,非核家園延後到2035年,確實可以減輕供電壓力。圖/取自國會直播頻道
陳明真(右)在立委柯志恩(左)追問下說,非核家園延後到2035年,確實可以減輕供電壓力。圖/取自國會直播頻道

非核家園 陳明真 能源政策 核能 柯志恩 供電

延伸閱讀

新核能技術 核安會:核融合、SMR研究進行中

影/罷免負責人徐尚賢遭羈押 黃捷點名柯志恩、朱立倫

聲援陳冠安 柯志恩:綠色魔掌還要伸向多少人?

政府擬擴大採購美國農產品 柯志恩疾呼「別犧牲農民」

相關新聞

台灣5月對美外銷占總出口3成 近33年首見

財政部今天公布5月台灣對美國出口155.2億美元,再創單月最高紀錄,且5月台灣對美外銷占總出口比重達30%,是民國81年...

1元硬幣成本高於價值 央行:有使用需求不會停發

全球吹起廢除「小幣」風潮,美國財政部將於明年初停止發行1美分硬幣。台灣央行表示,台灣的1元硬幣發行成本已經高於價值,不過...

富比世台灣50大富豪出爐 富邦蔡家重回榜首

根據美國雜誌「富比世」(Forbes)公布的2025年台灣50大富豪榜,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與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兄弟,...

勞動基金前4月虧損近2千億 5月尚需觀察匯率

勞動基金運用局2日公布,整體勞動基金114年截至4月底止,運用規模為7兆1,034億元,累計虧損1,990億元,收益率-...

明年最低工資估漲3% 月薪可能升至29,450元 時薪為196元

勞動部將於今年第3季邀集勞資政學四方召開「最低工資審議會」,決定2026年最低工資。儘管今年美國對等關稅及地緣政治帶來高...

主權基金財源財部:責無旁貸 央行:不適合管主權基金

總統賴清德在520就職周年談話中宣布,政府將成立主權基金,打造國家級投資平台,並強調「當前是理想時刻」,主權基金成為賴政...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