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白鴿染黃?警涉當應召站皮條客 板橋2警遭搜索帶回約談

藍白拒出席!國安簡報堅持全程閉門 總統府:柯可以黃國昌不行?

不僅女大生…王文洋再爆包養人妻生娃 兩性專家2層面分析:不OK嗎?

川普將宣布對等關稅政策 政院:無論高低都有模擬演練

台美關係示意圖。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美關係示意圖。圖/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川普將公布對等關稅措施,行政院台美經貿工作小組明將根據內容拍板因應對策。政院人士指出,各種情境都會盤點,無論低或高,比如川普常喊的10%、25%,抑或是外媒預測的增加28個百分點,一定會協助產業度過關稅難關,維持競爭力,再與美方協商。

針對川普新政,政院人士分析,川普上任後頒布美國優先貿易及優先投資兩項政策,要求財經部門重新檢視美國整體對外貿易關係,鎖定對美有貿易逆差,盼振興美國經濟、再工業化及科技再強大,也制定嚴格的外國人投資審查條例。

政院人士認為,「課稅」成為川普解決貿易逆差的主要作法,所謂「對等關稅」重點為「fair and reciprocal」,也就是公正互惠,但至今沒人知道怎麼計算,能確定的是,美方會對每個國家有「特定稅率」,適用於所有進口產品。

據統計,我國去年對美進口占整體進口總值11.8%,農產品占7.9%,工業產品占92.1%,主要以石油及其製品為大宗,及台美雙方零關稅的資通訊產品及電子零組件;對美出口中,農產品占0.8%,工業產品占99.2%,其中包括AI伺服器、筆記型電腦、無線通訊設備及顯示卡等資通訊產品,而積體電路及記憶體等則占69.3%。

政院人士表示,台灣對美出口許多工業產品,農產品雖不高,但美國對台出口的農產品有一定數量。2018年在美中貿易糾紛下,廠商回流台灣或到東南亞,最多的是資通訊產品,自那時開始,資通訊產品出口到美國高達7成,目前雙方對此的關稅都是零。

政院人士說明,依美方計算,美國工業產品平均關稅約3.1%,台灣為4.8%,農產品部分美國平均關稅為5%,台灣為16.6%。

該人士強調,對等關稅並非針對台灣單一國家,而是世界各國,目的是解決貿易逆差。行政院去年11月已邀相關部會成立台美經貿工作小組,模擬推估各項可能措施,並研擬相關方案,相信能給產業強力支持。

目前川普加徵關稅的前例有10%、25%,也有媒體預測將對台提高28個百分點,政院人士說,無論低或高,各種情境都會盤點,也會評估後續對農工產業的衝擊,政府應提供何種因應措施;目前仍不清楚美方會用哪套劇本,待美方確定稅率落點,屆時才能提出具體措施協助業者,現階段不宜揣測,造成過度樂觀或恐慌。

該人士認為,美國還是台灣重要的貿易夥伴,任何情境都要預先模擬演練,一旦公布後,一定會協助產業度過關稅難關,維持競爭力,再與美方協商;由於進出口在台灣GDP占比很重,政府過去在拓展貿易上花費很大力量,也希望不要有差別待遇,這是業者最擔心的。

至於對等關稅是否影響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談判進度,政院人士說,美方公布的優先貿易政策中並未點名台灣,未來是否納入,現階段無法揣測,他認為這些都是好的溝通管道,包括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D)等措施在內,仍待美方措施出爐。

美國 川普 台美

延伸閱讀

不是愚人節玩笑?川普考慮再當1屆總統 民主黨這號人物被點名

川普關稅措施不斷更新 市場籠罩不確定因素

川普「解放日」倒數!避險基金如臨大敵 循這5路分頭避險

報告:川普驅逐移民 包含近千萬基督徒

相關新聞

突要求地方自籌租補經費?國土署:因應財劃法修法調整比例

內政部近日函文地方政府,指因應「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要求縣市自籌一定比例的租金補貼經費,引發雲林縣、台北市不滿。國土署...

台灣5月對美外銷占總出口3成 近33年首見

財政部今天公布5月台灣對美國出口155.2億美元,再創單月最高紀錄,且5月台灣對美外銷占總出口比重達30%,是民國81年...

1元硬幣成本高於價值 央行:有使用需求不會停發

全球吹起廢除「小幣」風潮,美國財政部將於明年初停止發行1美分硬幣。台灣央行表示,台灣的1元硬幣發行成本已經高於價值,不過...

富比世台灣50大富豪出爐 富邦蔡家重回榜首

根據美國雜誌「富比世」(Forbes)公布的2025年台灣50大富豪榜,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與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兄弟,...

勞動基金前4月虧損近2千億 5月尚需觀察匯率

勞動基金運用局2日公布,整體勞動基金114年截至4月底止,運用規模為7兆1,034億元,累計虧損1,990億元,收益率-...

明年最低工資估漲3% 月薪可能升至29,450元 時薪為196元

勞動部將於今年第3季邀集勞資政學四方召開「最低工資審議會」,決定2026年最低工資。儘管今年美國對等關稅及地緣政治帶來高...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