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領車時不慎遺落…她攜過世愛子手表26年 拖吊場女員工侵占謊稱沒看到

雙罷劫負責人遭收押…罷免「死亡連署」成第二戰場 法界解讀檢調動關鍵

童子賢:讓核電幫忙 年省N千億元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昨天舉行「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法公聽會,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透過錄影方式參與,並列舉核能五大優點。記者許正宏/攝影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昨天舉行「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法公聽會,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透過錄影方式參與,並列舉核能五大優點。記者許正宏/攝影

立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昨舉行「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法公聽會,朝野立委各執一詞,擁核派和反核派的專家學者也不斷交鋒。身兼總統府氣候變遷委員會副召集人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以錄影方式與會,除盛讚核電有五項優點外,也說「讓核電幫忙,可以每年替台灣省下N千億元。」

公聽會上,朝野立委各言爾志。民進黨立委張雅琳聚焦核廢料儲存狀況、國民黨立委謝龍介說明太陽光電弊案對台南的影響,民眾黨立委張啓楷則擔憂核電廠停機,恐將對民生與產業造成更大衝擊。國民黨智庫執行長柯志恩不禁感嘆,不論是擁核也好、廢核也罷,多年來彼此陷入沒有交集的爭吵,最重要的是政府能否承擔起責任,把台灣的能源發展帶到正確的道路上。

葉宗洸:核電作基載電力

專家學者方面,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葉宗洸說,核電可作為基載電力,但再生能源不行,在這種情況下,當然很多國家在考量穩定供電,且又要不排碳的電力,就希望能保留核電,台灣卻背道而馳。

談及哪幾座核電廠能延役,葉宗洸說,核二、核三廠四部機組還沒正式除役,適合延役,大概兩年就可以恢復供電,若四部機組能夠持續運轉的話,提供的電力足以讓台電一年內賺超過六百億元,尤其是現在虧損這麼嚴重,一年賺六百億元,很快幾年內就可以打平。

不過,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謝志誠持不同看法,他說電力的選擇有很多,價格只是其中一項,若一味仰賴核能,會為下一世代製造更多風險和負擔。

童影片現身 列核電五優點

童子賢的預錄片壓軸播放,他在影片中列舉五大核電優點,包括供電穩定、占地小、不排碳、經濟實惠、能源韌性好,所以他衷心期望綠能跟核能不要偏廢,兩個可以一起發展。

童子賢表示,二○二三年全台灣的用電二八二一點四億度,若全用太陽能發電的話,需要十點五個台北市的土地,才能生產足夠的電;核二、核三的發電效率非常好,成本非常低,根據台電去年公布的發電成本資料,每一度電一點四二元,若是台電向民間購入的風力和太陽能的發電成本,分別為六點五九元和四點八七,相對核能來說,可以差到五元以上。

童子賢說,若以一年用電三千億度來算,每一度電差一元,一年國家就要支付額外的三千億元、每一度電差二元,就必須額外支付六千億元,所以他才會呼籲,讓核電幫忙,可以每年替台灣省下N千億元。他也引述二○二三年國際能源總署的統計資料指出,讓核能跟綠能加水力發電攜手合作,才有機會挽救地球暖化的命運。

核能安全委員會副主委張欣表示,若修法通過,仍須由經濟部和台電公司就各核電廠,審慎評估安全性、可行性及執行效益後,決定是否提出申請。會議主席葛如鈞則呼籲行政院趕快將院版的修法版本送進立院討論,「如果沒有能源主權,就不會有AI主權,更遑論其他」。

台電 核能 核電

延伸閱讀

賴清德曾拋「緊急時刻重啟核電」 學者:負責就修法

若核二、三4機組持續運轉 學者:台電年賺逾600億

影/稱風電、太陽能每度多5元 童子賢:核電可省N千億

核電延役公聽會明登場 童子賢讚核能五優點:盼核綠電勿偏廢

相關新聞

中經院:今年經濟成長難保3 最慘恐零成長

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計畫,導致全球經濟不確定風險全面上升,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表達,將全面下修全球經濟成長...

談核能延役與重啟 彭啓明:不像買房換車這麼簡單

核三廠2號機即將在5月17日除役,屆時台灣將正式進入非核家園,因此核電延役修法是否通過,備受關注。環境部長彭啓明今天表示...

一句「把吃苦當吃補」被狂酸 被問到今天幾點起床?郭智輝斷然回一句

經濟部長郭智輝昨天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小時候都睡到8點,但現在6點就要起床,把吃苦當吃補,遭酸現在這位子坐得很苦、不知民...

國安基金增至1兆 財部支持

美國總統川普政策不確定性引發台股劇烈波動,儘管國安基金已啟動護盤,但基金規模五千億元是否足以因應護盤所需引發外界關注。針...

川普關稅戰 中研院認經濟成長率3.1%「不可能達成」、一定會下修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已授權關稅措施暫緩實施90天,而對中國的關稅即刻提高至125%。中研院今赴立院進行業務報告,針對川普造...

楊金龍:台灣央行穩定持有美公債 對美國政府融資成本有降低的貢獻

中央銀行加碼投資美國公債也能成為對美談判籌碼?央行總裁楊金龍今日在答詢時指出,倘若之後美國政府為了增加投資而發行新的公債...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