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綜藝大熱門」開播12年喊停 吳宗憲宣布捐出上億身家

公布了! 高雄立委黃捷、許智傑罷免連署宣告失敗

離譜行徑曝光!前環保署總隊長伸魔爪 猥褻女秘書、指侵學員

【重磅快評】經濟部戳破郭智輝綠電回台盤算 頭還洗下去?

經濟部長郭智輝去年10月拋出在菲律賓種綠電的構想,根據經濟部自家近日出爐的評估報告戳破他的如意盤算。記者杜建重/攝影
經濟部長郭智輝去年10月拋出在菲律賓種綠電的構想,根據經濟部自家近日出爐的評估報告戳破他的如意盤算。記者杜建重/攝影

台灣面臨能源困境,經濟部長郭智輝去年10月拋出在菲律賓「種綠電」並透過海纜運回台灣的構想,當時就被外界批評為天馬行空,根據經濟部自家近日出爐的評估報告,果然戳破他的如意盤算。

賴政府迄今堅持往「非核家園」前進,為滿足企業綠電需求,郭智輝去年提出赴菲律賓呂宋島蓋再生能源電廠,並將綠電輸送回台的點子,話一出口就遭立委砲轟,當時他允諾立法院,在半年內提出可行性報告。

這份「台菲電力合作評估報告」近日出爐。報告指出,因菲國日照、土地、低成本等條件優,在光電項目上較有競爭力,報告建議可優先在菲國設太陽光電案場,台灣業者至菲國投資可走企業購售電協議(CPPA),直接供電給大用戶,或給當地企業、台商使用。若要「綠電輸台」,短期方案是「電池船」,但因商模未成熟、估計每度電至少要5.5元。長期作法是台菲之間「鋪設跨國海纜」,但還有技術、法規、成本三個難題需深入研究。

很明顯的,報告中提到每度電至少要5.5元,遠超過郭智輝去年提出這項構想時宣稱,「如果我買電,(每度)高於4元我不會買」。為了不讓部長開的支票跳票,經濟部16日緊急發新聞稿改口,強調參考菲律賓太陽光電設置價格約每度2至3元,國際海纜輸送成本已相對成熟,但成本隨著地形條件而有所變化,「境外綠電輸送回台灣目標價格為每度4元具備可行性」。

明明報告裡有嚴謹的分析,是因呂宋海峽水深2000至5000公尺,和自然環境影響如黑潮、熱帶氣旋都增加海纜建設的複雜性。海纜需要承受高壓電力傳輸的壓力,並且要能夠抵禦海底地震和海洋生物的影響。這些因素不僅增加工程的複雜性,也提高了成本。

正因技術上的難度,報告裡指的是短期內透過「電池船」來運送發出來的綠電,運輸的成本高達每度5.5元,經濟部事後刻意忽略這些前提,只用一句「境外綠電輸送回台灣目標價格為每度4元具備可行性」回應,欠缺具體的分析,實在難以服人。

何況不只建設、成本等經濟上的計算,地緣政治風險才是最不可忽視的因素。任何跨國能源合作都需要雙方政府的支持和合作,台菲之間的關係及政治局勢的變化,都可能會影響合作的穩定性和長期性。涉及更複雜的外交關係,這恐怕也不是經濟部聲明中一句「期望與理念相近的民主國家共同合作」,就能辦到的。

為了滿足部長郭智輝的奇想創見或是另有考量,經濟部當真要拋開專業評估,一味把頭洗下去?

綠電 經濟部 太陽光電

延伸閱讀

告發郭智輝涉不法!新黨游智彬被廉政署通知作證 但與郭案無關

錯誤能源政策讓台灣慘虧還頻失言 國民黨轟郭智輝下台

【重磅快評】史詩級災難 民進黨從來不缺「新三寶」

蒙古症歧視言論引爭議 郭智輝二度為失言鞠躬道歉

相關新聞

台灣5月對美外銷占總出口3成 近33年首見

財政部今天公布5月台灣對美國出口155.2億美元,再創單月最高紀錄,且5月台灣對美外銷占總出口比重達30%,是民國81年...

1元硬幣成本高於價值 央行:有使用需求不會停發

全球吹起廢除「小幣」風潮,美國財政部將於明年初停止發行1美分硬幣。台灣央行表示,台灣的1元硬幣發行成本已經高於價值,不過...

富比世台灣50大富豪出爐 富邦蔡家重回榜首

根據美國雜誌「富比世」(Forbes)公布的2025年台灣50大富豪榜,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與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兄弟,...

勞動基金前4月虧損近2千億 5月尚需觀察匯率

勞動基金運用局2日公布,整體勞動基金114年截至4月底止,運用規模為7兆1,034億元,累計虧損1,990億元,收益率-...

明年最低工資估漲3% 月薪可能升至29,450元 時薪為196元

勞動部將於今年第3季邀集勞資政學四方召開「最低工資審議會」,決定2026年最低工資。儘管今年美國對等關稅及地緣政治帶來高...

主權基金財源財部:責無旁貸 央行:不適合管主權基金

總統賴清德在520就職周年談話中宣布,政府將成立主權基金,打造國家級投資平台,並強調「當前是理想時刻」,主權基金成為賴政...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