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紐西蘭液態乳零關稅來台 鮮乳仍貴爆?4成利潤流入他們口袋

美中貿易談判進行中?川普脫口「今早已開會」 陸外交部再打臉

大數字/台日觀光人數 逆差擴大…超過435萬人次

根據交通部觀光署統計,截至2024年11月底,出國人次突破1,552萬人次,入境人數則是接近700萬人次,出入境逆差持續擴大,明顯看出國人出國旅遊的意願更高。圖/AI生成
根據交通部觀光署統計,截至2024年11月底,出國人次突破1,552萬人次,入境人數則是接近700萬人次,出入境逆差持續擴大,明顯看出國人出國旅遊的意願更高。圖/AI生成

歷經疫情之後,2024年觀光旅遊業迎來大爆發,不過我國的觀光出入境狀況上,出現明顯逆差,根據交通部觀光署統計,截至2024年11月底,出國人次突破1,552萬人次,入境人數則是接近700萬人次,出入境逆差持續擴大,明顯看出國人出國旅遊的意願更高。

其中,國人赴日旅遊的較來台人數逆差435.6萬人次,為台灣觀光人數逆差最大的國家,推估全年台日觀光客逆差狀況將會刷新紀錄。

據交通部觀光署統計,台灣人出國最愛的國家仍以日本居冠,2024年截至11月國人赴日旅遊人次高達552.3萬,遠比第二名的中國大陸354.3萬還多出約198萬人次,第三名則是南韓也有131.5萬人次,第四則是越南,來到115.3萬人次與第五名的香港110.2萬人次相差不遠。

至於在來台觀光國家或地區上,也是以日本為最多,116.8萬人次,與第二名的香港106.5萬人次相差不多,第三名則是南韓的87.9萬人次,第四是美國57.4萬人次,第五是菲律賓41.6萬人次。

此外,2024年觀光署原本定下的全年來台觀光客人次目標為1,000萬人次,不過從來台觀光人次統計截至11月底來看,尚有極大空間需要達標,不過按照人次增長的速度來看,2024年全年要達標千萬人次恐怕會有困難。

然而,先前交通部長陳世凱也已表示,政府部門過往在訂目標時都會想要一直往上,但他個人認為需要務實一點,「假使今年達標750萬,明年就依舊延續今年目標千萬;今年沒達成,明年就盡力達標,達標後再設定新目標往上提高,如果無法達標時就是以前一年目標為目標。」

面對觀光人次增長困境,交通部觀光署也提出另一種做法,將會把目標轉移到來台旅客的日均消費額上;觀光署長周永暉指出,現在全球觀光趨勢已不再僅追求人數,今年雖然仍訂定1,000萬人次國際客目標,在每人日均消費額部分,也希望從去年的180美元,增加至185美元,明、後年依序達到190美元、195美元,除了與商業發展署協調配套,增加免稅店據點,讓外國客購物更方便。

此外對於吸引觀光客來台的做法,觀光署也提到目前全球共有16個台灣駐外辦事處,今年9月印度孟買也將從服務處升格為辦事處;台灣觀光服務處今年將從現有的印尼、巴黎、菲律賓,再增加北美西雅圖、荷蘭阿姆斯特丹及澳洲雪梨三個據點。

觀光署提到,西雅圖有賴去年華航、星宇及達美加入,航班大幅增加,希望增設台灣觀光服務處把握客源。

交通部長 出國旅遊 觀光署

延伸閱讀

檢討汽車隔熱紙、增加路口照明 !交通部2025年將擬三大行人道安政策

台鐵平均漲幅26.8% 交長陳世凱透露新票價上路時間

全台最大娛樂城營運後…恐塞爆台中高鐵站?交長說話了

交通部114年預算被大刪 陳世凱:與民眾權益相關盼支持

相關新聞

職業熱傷害 六都潛在經損397億

夏季氣溫愈來愈高,近三年成人熱傷害病例成長百分之七十四點四。綠色和平統計推估,二○二二年至二○二四年,六都熱危害總小時數...

在野提議普發現金 卓揆首表態不是最佳解決方案

在野黨提出要普發現金一萬元,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24日,明確表態,稱國家面臨外交、軍事及財政重大衝擊,普發現金並非此時最...

重啟核三公投付黨團協商 核安會主委:非公投過了就能延役

核三廠2號機即於今年5月17日停機,屆時台灣將正式進入非核家園。民眾黨上周拋出重啟核三公投案,已逕付二讀並送交黨團協商。...

非核家園應延至2035年? 陳明真鬆口:確實可減輕供電壓力

民進黨前不分區立委陳明真去年接任核安會主委一職,不過他在2022年投書媒體指出,近年電力供需不穩,2025年非核家園建議...

中經院:今年經濟成長難保3 最慘恐零成長

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計畫,導致全球經濟不確定風險全面上升,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表達,將全面下修全球經濟成長...

談核能延役與重啟 彭啓明:不像買房換車這麼簡單

核三廠2號機即將在5月17日除役,屆時台灣將正式進入非核家園,因此核電延役修法是否通過,備受關注。環境部長彭啓明今天表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