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科技觀點:美國全面加徵關稅帶來的四項變化

瑞銀投資銀行台灣研究主管艾藍迪(Randy Abrams)表示,美國全面加徵關稅的影響的主要結論:1.雲服務提供者或能減輕伺服器受到的影響,廣達(2382)在墨西哥無生產設施,風險相對較小,而其他公司在墨西哥設有基地;2.ODM已為筆記型電腦產能遷移做好準備,約70%在中國大陸製造,但準備搬遷;3.超過90%的iPhone在大陸製造,因此搬遷需要時間; 4.關稅可能抬高價格,影響整體需求。
美國總統川普表示其政策綱領,關稅和貿易是亞洲科技出口商面臨的關鍵波動因素。關鍵政策主題包括邊境保護和移民、政府效率、注重增長而非激進氣候倡議的能源政策,以及計畫發佈美國優先貿易政策。在貿易方面,將成立對外稅收局(External Revenue Service),旨在通過關稅增加政府收入,並徹底改革貿易制度以保護美國工人,指示聯邦機構評估與主要交易夥伴的貿易政策。川普提名的財政部長Scott Bessent在提名確認聽證會上確實稱川普政府可能利用關稅來糾正不公平的貿易行為,增加政府收入並作為談判手段,但這將被美元走強和外國供應商降價以保持份額所抵消。
艾藍迪(Randy Abrams)對亞洲科技行業的看法表示暫時鬆一口氣,但未來仍可能推出關稅政策。預計未立即量化或實施關稅,以及仍需進行一些研究,令行業暫時鬆一口氣。提醒投資者,2018年關稅分四階段實施,最後階段針對更多科技產品的關稅被撤銷或下調。瑞銀經濟團隊估計關稅可能從2025年9月開始仍分四階段實施,主要針對中國大陸,基本避免對其他地區加徵關稅,2026年全球經濟增長面臨的風險可能為0.25%,通膨可能上升30個基點(0.3個百分點)。悲觀情景即兌現競選承諾,對中國大陸/全球其他地區加徵60%/10%的關稅將導致全球GDP降低1個百分點,美國GDP降低0.5個百分點。
若全面加徵關稅,消費科技行業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大。瑞銀2024年8月30日發布的亞太聚焦報告Tech’s Path through a Trade War,評估可選科技行業整體消費將面臨風險,若全面加徵關稅,更直接的影響將集中在美國對中國大陸出口量仍較高的產品(由於消費高端化),這兩個市場合計占科技產品銷量的約35%和行業收入的約50%。根據2023年大陸對美出口約1,280億美元的科技產品中,約820億美元是智慧手機和PC,其次是電視、顯示器、數碼相機和低端網路/路由器。瑞銀消費品零售分析師Michael Lasser表示,美國最大零售商百思買的營業成本中,大陸進口仍占60%,增量成本預計將由供應商、百思買和消費者分擔。
若看到針對科技產品消費的關稅推出,PC和蘋果供應鏈的風險相對較大,AI和先進代工、先進封裝和DRAM相對受到保護,生成式AI雲投資的風險相對較小,除非全面貿易戰導致全球經濟衰退。瑞銀對亞洲科技硬體的觀點 – 雲服務提供者/AI影響較小,生產遷移和消費者面臨一定風險。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