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0啟動 勤業眾信:台恐面臨半導體先進製程提前赴美的壓力

美國總統川普宣誓就職,全球恐再度颳起「川普2.0風暴」,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總裁柯志賢今日表示,川普2.0有四個關鍵字,分別是關稅壁壘、貿易戰、供應鏈重整、政策不確定;今年是川普2.0政策關鍵元年,台灣資本市場挾強勁成長力道,掛牌家數有望衝刺達70家,企業如何在供應鏈新局定位突圍、穩操勝券,將是今年最大的課題。
勤業眾信今天舉辦「勤業眾信財經『春』吶記者會」,柯志賢指出,美國揚言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並研議取消中國大陸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PTNR)、可能導致中國大陸平均關稅升為60%,國際經貿版圖再掀波瀾。聚焦台灣,進口美國產品的關稅可能由3%增加至10%,台灣對美國出口額已超越中國大陸(不含香港)表現,對美貿易順差也持續擴大,但此態勢可能引起更高關稅的政策壓力,增加台灣出口商品成本負擔。
由於貿易戰進一步加劇政策不確定性帶來的衝擊,美國關稅調整可能對全球GDP帶來負面影響。然而,在供應鏈重整的趨勢下與相對較低關稅的優勢影響下,台灣或可從轉單效應中受益。勤業眾信認為,川普重返政壇後,台灣在全球經濟重整的賽局中,可善用先進製程半導體產業鏈戰略價值,加深台美合作。但仍需關注台美租稅協定的進展,若能有感降低企業稅負,將提升雙邊經濟合作競爭力。
勤業眾信國際租稅負責人徐有德表示,川普致力於縮小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延續首次任期的「美國優先」原則,以更「右傾」的態度推行新政。有鑑於美國傳統製造業的外移問題,川普執政下將高機率再次祭出高關稅及進出口管制措施,藉此促進關鍵技術和製造能力回流,重振美國產業競爭力。
徐有德說,川普政府對半導體、電動車、電池及太陽能等關鍵供應鏈的政策主軸,偏向「回流美國本土」,與拜登政府推動的「友岸外包」截然不同,政策轉變對台灣電子製造及半導體產業的國際布局產生深遠影響。從川普上屆任期的「離開中國」到即將到來的「前進美國」。台灣雖因先進製程技術領先,具備一定程度的價格轉嫁能力,但仍面臨川普政府可能要求先進製程提前遷至美國的壓力。
美國執政黨輪替在全球經濟貿易發展扮演牽一髮動全身的關鍵角色。徐有德表示,日前台美租稅協定法案在美眾議院火速壓倒性通過、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以及拜登總統卸任前的AI晶片出口管制政策,皆顯示台美關係緊密合作的基調。台灣雖看似處於不可控的國際情勢震盪中,只要順應趨勢,重新錨定全球定位,充分利用政策帶來的市場潛能,轉危為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