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冷氣團、輻射冷卻「低溫僅6度」下周暖如夏高溫上看31度

美俄熱線後…澤倫斯基宣布將與川普通話 堅稱領土問題是紅線

3歲童浴室溺水不治 父控「假義消」幫CPR?台中消防局回應了

【重磅快評】被要求成立台智電 中鋼為何嚇得半死?

中鋼集團總工會近日抗議中鋼投資綠電平台「台智電」,直指經濟部強迫中鋼投資又一錢坑,經濟部長郭智輝(圖)日前院表示,中鋼董事長黃建智如果無法與工會充分溝通,「中鋼隨時可以退出這個平台」。記者杜建重/攝影
中鋼集團總工會近日抗議中鋼投資綠電平台「台智電」,直指經濟部強迫中鋼投資又一錢坑,經濟部長郭智輝(圖)日前院表示,中鋼董事長黃建智如果無法與工會充分溝通,「中鋼隨時可以退出這個平台」。記者杜建重/攝影

中鋼配合政府「投資泛官股售電平台」政策,成立「台灣智慧電能」公司,不料卻引發中鋼工會強烈抗議,中鋼股票甚至因此暴跌。綠能交易是民進黨政府的顯學,成立官股售電平台看起來對買賣綠電雙方都有利,為什中鋼和市場會如驚弓之鳥?究其原因,不是大家不瞭解綠電買賣,而是太了解民進黨。

成立台智電讓中鋼和投資人緊張,表面上的原因,是不久前中鋼配合「風電國產化」政策的興達海基,才大賠60多億,但問題卻並不僅止於此。背後因素,恐怕還是市場和中鋼都不信任民進黨政府會將善盡「良善管理台智電」的義務,而會把台智電當成韮菜割。

雖然現行電業法對買賣綠電有明確規範,但業者急欲購買綠電憑證,綠電業者又要將本求利,加上還有台電的躉購,就造成雖然台電平均電價一度3元多、綠電躉購費率卻在5元左右,而綠電憑證每度卻在7元以上、還不見得買得到的混亂情況。所謂「官股成立售電平台」,從好處看,就是想要透過大規模的綠電交易,讓綠電買賣更加透明公平。

不過這只是「從好處看」,在實際操作面,卻可能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面臨售電業者希望高價賣出、購電業者希望低價買進,這個「官股售電平台」最後採取「高買低賣」的可能性完全是存在的。最具體的例子,就是台電的綠電躉購費率永遠高於電價,於是最後虧了台電,肥了綠能業者。至於一般民眾看似電價漲幅有限,實際補貼台電虧損的錢,還是從民眾的荷包出。

日前經濟部的電業法修正草案,無疑是更加深了這樣的疑慮。原本依據電業法,售電業者只能把電賣給用戶,但按照經濟部提出的修正草案,綠電除了賣給用戶,還可以賣給「其他業者」,這就是把綠電當成某種可以炒作的商品。眾所周知的「綠能業者」雲豹公司,如今就是綠電交易的大戶。在民進黨過去有高端、超思這些「假政策之名圖利特定企業」的案例下,誰能保證台智電不會「高買低賣」圖利「雲豹們」?

而經濟部現在的說法,是雖然台智電預計要在未來25年內售電5500億度,但在股權分散後,中鋼只會持有12.5%的股權,就算虧損也會十分有限,而且「隨時可以退場」。但這說法最大問題,是除了中鋼,其他股權主要是由民間企業認股,民間企業願意認股,當然也是看好投資「有利可圖」。一旦投資「無利可圖」,先退場的恐怕會是民間公司。屆時中鋼不但跑不掉,很可能還得概括承受民股。25年每年5500億度,每年就是220億度,就算每度只虧1元,就是220億元。這能不讓中鋼和市場膽戰心驚嗎?

中鋼 台電 綠電

延伸閱讀

中鋼12月營收符合預期 市場預期今年獲利好轉

今年水電價雙漲?台電:目前無規劃漲電價7%版本

台電:無規劃漲電價7%版本 仍籲國會支持台電

中鋼(2002)股價面臨18元保衛戰…創9年新低且無止跌跡象! 專家:恐回不去了

相關新聞

電價下月起擬漲6% 估904萬戶家庭每月多付百元

經濟部預計兩周內決定下月起的新電價,預估整體電價平均漲幅約百分之六,民生住宅及小商店用電調幅更高,介於百分之十一至百分之...

政策性紓困振興等政府發放平台 數發部第2季建置完成

根據數發部業務報告指出,針對政府緊急臨時並因應政策性的紓困、振興、補助等措施,建置「政府發放共用基礎平台」,支援政府辦理...

反傾銷 財部調查陸鋼品、啤酒

在美國對進口鋼鋁製品加徵百分之廿五關稅今天中午生效前夕,我財政部關務署昨天宣布,將對中國大陸產製進口的特定熱軋扁軋鋼品和...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見川普 台積電發聲明這麼說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預計在台灣時間4日凌晨與美國總統川普會面,外媒報導稱台積電將宣布在美國投資一千億美元的計畫。 台積電稍早發聲明證實此事,台積電表示:「我們很高興能有機會與美國總統會面,並期待討

台電1月又虧97億 電價恐漲

台電最新成本結構出爐,一一四年一月虧損九十七億元,且台電自行評估今年還會繼續虧損,四月電價恐怕還有再漲的理由。電價審議會...

憂RE30漂綠 售電業籲暫緩

經濟部研擬推動「低碳電力RE30」的電力分艙制度,引發綠電售電業認為政府帶頭鼓勵企業混水摸魚「漂綠」,近百家售電業者昨天...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