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上半年提前啟動智慧國家2.0新綱領 跨部會共同打造科技島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31日主持「行政院智慧國家推動小組第5次會議」。圖/行政院提供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31日主持「行政院智慧國家推動小組第5次會議」。圖/行政院提供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31日主持「行政院智慧國家推動小組第5次會議」時表示,為因應AI科技浪潮,以及回應台灣所面對供應鏈重組、數位轉型及淨零轉型、超高齡社會等各項新興挑戰,行政院將接軌「智慧國家方案」,於2025年上半年提前啟動「智慧國家2.0」新綱領,推動期程為2025年到2028年,希望透過「智慧科技、智慧產業、智慧治理、智慧共融」四大分組,跨部會共同實踐「智慧科技島.數位新社會」的願景。

鄭麗君強調,期盼以「智慧國家2.0」新綱領,作為驅動創新經濟的重要引擎,引領台灣邁向善用科技的數位永續新社會,透過軟體及資料驅動創新,擴大各領域創新應用服務,以數位及科技解決社會問題、增進公眾生活福祉,落實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所提出「創新經濟、均衡台灣、包容成長」的政策目標。

這次會議由國科會科技辦公室報告「智慧國家方案推動成果」及「智慧國家2.0推動規劃」。鄭副院長表示,行政院從2017年開始推動為期9年的「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DIGI+)方案」,而後為因應後疫情時代挑戰,行政院在2021年將該方案更名升級為「智慧國家方案(2021-2025年)」,推動前瞻數位科技計畫及國家社會整體數位轉型,感謝政府各部會通力合作,更要感謝來自各領域的行政院智慧國家推動小組委員、民間諮詢委員會委員給予寶貴建議,讓政府得以持續精進該方案。

展望下一階段的智慧國家發展,鄭麗君表示,賴清德總統提出「國家希望工程」,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要追求「創新驅動」的經濟成長模式,以創新因應挑戰,善用科技提供解方,化挑戰為成長的動能。

為回應全新挑戰,落實「AI產業化、產業AI化」,並擴展智慧應用,鄭麗君指出,行政院將於明年上半年提前接軌啟動「智慧國家2.0」新綱領,而「智慧國家2.0」的推動關鍵,是要推升「AI價值鏈微笑曲線」,在既有的高階製造優勢上,一方面積極布局前瞻科技研發,全力建構重要數位基礎建設,以科技研發驅動創新。

另一方面,政府也要以社會需求導向驅動創新,透過軟體及資料驅動創新應用服務,回應未來社會在教育、醫療、照顧、居住、智慧交通、金融科技、淨零碳排、智慧城市、氣候調適、災防韌性及智慧政府等各領域的需求,創造生活福祉。

鄭麗君表示,政府也要將創新成長貫穿到中小微企業的多元振興發展,支持產業升級轉型,進而帶動百工百業發展,這不僅有助於促進經濟的包容成長,更能推動台灣成為創新解決方案的淨輸出國。其中,「智慧治理」非常關鍵,請國科會、數位發展部、經濟部、國家發展委員會等跨部會,共同建立完善的數位法制體系及資料治理架構,鼓勵產業界及公民社會透過資料驅動發展良善的創新應用服務。

AI 軟體 鄭麗君

延伸閱讀

鄭麗君:2025上半年啟動智慧國家2.0新綱領

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極端天氣頻率強度增 強化防災應變機制

透明晶質獎頒獎 鄭麗君勉公部門AI時代思考興利防弊

演講面對AI挑戰 鄭麗君鼓勵創新發展

相關新聞

「保健食品高關稅」王世堅近一年前就已砲轟過!至今問題卻依舊未解

川普掀起關稅爭議,意外讓台灣民眾驚覺...台灣保健食品價格竟比美國高出三倍!背後藏著的,不只是市場競爭問題,更是高關稅政策長年未解的結構性弊病。 編輯推薦台灣維他命是美國的三倍價格!網嘲諷:多虧

職業熱傷害 六都潛在經損397億

夏季氣溫愈來愈高,近三年成人熱傷害病例成長百分之七十四點四。綠色和平統計推估,二○二二年至二○二四年,六都熱危害總小時數...

在野提議普發現金 卓揆首表態不是最佳解決方案

在野黨提出要普發現金一萬元,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24日,明確表態,稱國家面臨外交、軍事及財政重大衝擊,普發現金並非此時最...

重啟核三公投付黨團協商 核安會主委:非公投過了就能延役

核三廠2號機即於今年5月17日停機,屆時台灣將正式進入非核家園。民眾黨上周拋出重啟核三公投案,已逕付二讀並送交黨團協商。...

非核家園應延至2035年? 陳明真鬆口:確實可減輕供電壓力

民進黨前不分區立委陳明真去年接任核安會主委一職,不過他在2022年投書媒體指出,近年電力供需不穩,2025年非核家園建議...

中經院:今年經濟成長難保3 最慘恐零成長

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計畫,導致全球經濟不確定風險全面上升,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表達,將全面下修全球經濟成長...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