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高雄地震 「手機叫不停」 那瑪夏區全區停電陷黑暗

南部凌晨強震 台南楠西山區傳出有民宅倒塌

南部凌晨強震 台南楠西山區傳出有民宅倒塌

全球景氣放緩 112年工業網路銷售翻黑年減0.2%

受全球景氣放緩和高基期因素影響,112年工業及服務業電子商務交易金額為新台幣6兆8815億元,成長幅度僅1.4%,其中工業部門因製造業出口動能衰退,為近7年來首度翻黑,年減0.2%;服務業則受惠疫後批發零售等動能回溫,年增4.3%。

行政院主計總處今天發布112年電子商務統計結果,112年全體企業電子商務交易金額為6兆8815億元,其中工業部門4兆4375億元、占全體64.5%,以製造業4兆3929億元為大宗,主要為透過供應鏈管理系統(EDI)的接單銷售;服務業部門2兆4440億元、占35.5%,以批發及零售業1兆5737億元、運輸及倉儲業3517億元為主。

與111年比較,主計總處表示,112年電子商務交易金額增加919億元,成長幅度僅1.4%,主因全球經濟放緩,終端產品需求減弱,以及疫情期間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墊高基期所致,其中服務業部門增加1002億元、年增4.3%,工業部門減少83億元、衰退0.2%。

就行業別觀察,批發及零售業因網路購物市場持續成長,增加364億元、年增2.4%;住宿及餐飲業、支援服務業(包含旅行社、租賃業)隨疫後需求大幅增加及電子化交易持續深化,成長幅度高達雙位數,分別年增32.9%及28.9%。

製造業方面,主計總處表示,受部分產業鏈持續調整庫存影響,減少151億元、衰退0.3%。運輸及倉儲業疫後載客人數雖呈提升,但因全球經貿動能下降,衝擊貨運收入,整體減少178億元、年減4.8%。

進一步觀察112年企業對企業(B2B)電子商務交易,金額為5兆3735億元、占全體78.1%,年減344億元,衰退幅度為0.6%,其中製造業減少142億元。主計處官員說明,B2B以製造業為大宗,112年受到全球景氣循環和高基期因素影響,因此呈現下滑。

此外,112年企業對個人和家庭(B2C)的電子商務交易金額為1兆5080億元、占比21.9%,年增1263億元,成長幅度為9.1%。主計處官員表示,疫後服務業復甦,為推升B2C成長的主要動力,和製造業相比呈現兩極化現象。

觀察106年以來國內電子商務交易規模變化,主計總處表示,整體交易金額由3兆8257億元,成長至112年6兆8815億元,增幅近8成;其中服務業部門成長1.3倍,109年因部分業別受疫情影響,僅年增10.4%,110年及111年因疫情催化宅經濟,成長幅度分別為3、2成左右,至112年則放緩為4.3%。

工業部門106年至109年年增率約介於4.3%至5.3%間,110年隨製造業生產暢旺大幅成長30.9%,111年持續穩定成長7.0%,但112年受出口疲弱影響,轉為年減0.2%。

製造業 電子商務

延伸閱讀

北京前11個月 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增25.5%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喊話 AI已成為基礎設施

鬆綁投資人條件 量能看增

期貨商論壇/群聯期 潛利十足

相關新聞

四接案 環團促謝國樑表態

基隆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四接)本周五第六度叩關環評初審會議,基隆市工商團體昨天首度表態支持四接,同時間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等...

高齡家庭更苦!CPI年增率連四年破2% 去年2.37%高於全體平均

主計總處今日發布2024年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2.18%,同步發布高齡家庭(戶內人口皆為65歲以上)CPI...

【重磅快評】經濟部選擇性支持綠電

推廣綠電、綠鏈企業是經濟部被賦予的任務?其實不全然是,對經濟部「業績」有幫助的企業界當然支持,如果影響經濟部管轄的大企業...

新制勞退基金去年前11月大賺6,940億元 勞工分紅每人可領5.4萬

勞工今年3月分紅可期,隨著2024年台股及全球金融市場震盪走揚,新制勞退基金表現優異,截至2024年11月底,大賺6,9...

500家企業納碳盤查 2030年減碳目標最高30%

環境部昨天公布「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二○三○年較基準年二○○五年減碳百分之廿六至百分之卅,比國發會提出的目...

9個月內第三位 經濟部次長連錦漳請辭獲准

經濟部常務次長連錦漳日前傳出將於明年3月退休,經濟部今則證實,連錦漳請辭已經獲准,預計任職到明年2月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