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學測首日決戰理組! 數A、自然科登場 注意事項一次看

苗博雅直播批藍白 觀眾call in直球問:執行死刑 沒譴責賴清德?

冷氣團+輻射冷卻發威 苗栗大河3.5度、新竹峨眉5.7度極端低溫

四接環評數度闖關失敗…台電操船試驗結果 航運界不苟同

台電規畫在目前的基隆港嘴外海域,興建「四接」卸收天然氣碼頭,水工試驗符合停靠作業標準,但港航業者不認同,四接公投領銜人王醒之則指操船模擬試驗發生一次碰撞、兩次高風險狀況,安全堪慮。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電規畫在目前的基隆港嘴外海域,興建「四接」卸收天然氣碼頭,水工試驗符合停靠作業標準,但港航業者不認同,四接公投領銜人王醒之則指操船模擬試驗發生一次碰撞、兩次高風險狀況,安全堪慮。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電規畫在目前的基隆港嘴外海域,興建「四接」卸收天然氣碼頭,指水工試驗結果符合停靠作業標準。從事大半輩子船務代理業的曹育民認為試驗如兒戲,四接公投領銜人王醒之指操船模擬試驗發生一次碰撞、兩次高風險狀況,安全堪慮。

四接東移方案,外界關注航行安全。台電依基隆港西防提全拆、拆100公尺兩項方案,分別做液化天然氣載運船(LNG)和其他輪船操船模擬試驗結果,提出「防波堤暨圍堤造地海事工程平面遮蔽水工模型試驗成果報告書」,接受第三方驗證。

台電報告書中指出,試驗顯示波高都低於1公尺,符合停靠作業標準,但波浪通過西外廓防波堤堤頭處,易繞射進入港區造成影響,建議可考慮縮減港口開口大小,如西外廓防波堤頭處向港內延伸,或延長東外廓防波堤改善。

基隆港區業者對台電的報告結論不表苟同,指興建四接會讓原有錨泊區消失,抵達船舶如無碼頭就須在外海漂流。模擬試驗就算西岸防波堤全拆,LNG船進港還要很多條件配合,極具風險,何況實際狀況更嚴峻,極端氣候頻仍,風險更高。

港航業者說,水工試驗也有提到西岸防堤全拆,會造成港內波高增加,穩定度變差的嚴重傷害。台電既稱所需LNG航次不多,是否能跟其他天然氣接收站整合,或是興建專屬LNG港?2050追求淨零碳排,四接及儲槽形同無用,但基隆港再也回不去了,請台電三思,不要傷害基隆港。

曹育民說,操船試驗設定LNG船加速進港時,要用4艘50噸以上拖船拖住是「開玩笑」。現實狀況跟學理完全是兩回事,用學理來指導現實狀況,是把基隆港的未來當成兒戲。

王醒之也對水工試驗數據有所質疑,例如LNG船靠泊時間約卅分鐘,是以有北堤遮蔽風浪台中港接收站推估而來,不適用基隆港,延滯商船時間會更長,航港業者就預估兩小時以上。

王醒之認為LNG船模擬試驗,西防波堤全拆進港25航次,發生一次碰撞儲槽填土區,兩次分距西堤頭、東堤頭過近。西防波堤半拆69航次中,更有29次失效及高風險航次,比例偏高。

王醒之說,台電也不應以試驗結果港內波高低於1公尺,就漠視試驗中多個作業碼頭,波高大幅增趨勢。港內曾發生斷纜事,若靜穩度再變差,將危害船舶及港區作業公共安全。

台電 基隆港 天然氣

延伸閱讀

【即時短評】四接別政治霸凌 莫讓基隆港和環境付代價

再開四接環評…民團長期抗戰 王醒之:種種跡象擬強渡關山

四接環評下月開…四大爭議未解扯缺電 憂滅港風雨欲來

獨/四接環評再戰 謝國樑:不會讓台電做損害基隆的事

相關新聞

四接案 環團促謝國樑表態

基隆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四接)本周五第六度叩關環評初審會議,基隆市工商團體昨天首度表態支持四接,同時間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等...

高齡家庭更苦!CPI年增率連四年破2% 去年2.37%高於全體平均

主計總處今日發布2024年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2.18%,同步發布高齡家庭(戶內人口皆為65歲以上)CPI...

【重磅快評】經濟部選擇性支持綠電

推廣綠電、綠鏈企業是經濟部被賦予的任務?其實不全然是,對經濟部「業績」有幫助的企業界當然支持,如果影響經濟部管轄的大企業...

新制勞退基金去年前11月大賺6,940億元 勞工分紅每人可領5.4萬

勞工今年3月分紅可期,隨著2024年台股及全球金融市場震盪走揚,新制勞退基金表現優異,截至2024年11月底,大賺6,9...

500家企業納碳盤查 2030年減碳目標最高30%

環境部昨天公布「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二○三○年較基準年二○○五年減碳百分之廿六至百分之卅,比國發會提出的目...

9個月內第三位 經濟部次長連錦漳請辭獲准

經濟部常務次長連錦漳日前傳出將於明年3月退休,經濟部今則證實,連錦漳請辭已經獲准,預計任職到明年2月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