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傳美國前副總統潘斯已抵台 擬拜會賴清德總統

宣布了!陸文旅部:近期恢復福建、上海赴台團隊遊

好運擋不住!春節前「3生肖」抽到上上籤 雞獎金豐收、猴貴人相助、它升職加薪

企業領袖必修課!PwC 攜手經濟日報解析 AI 策略布局

AI大策略大布局論壇今日登場。圖/業者提供
AI大策略大布局論壇今日登場。圖/業者提供

PwC Taiwan攜手經濟日報13日舉辦「AI大策略大布局 企業領袖的必修課」,論壇,從策略布局、技術賦能、風險治理到人才構建,全方位剖析生成式AI(GenAI)的商業應用策略,並特別邀請PwC亞太區AI專家來台灣,結合前瞻洞見及豐富實戰經驗,助力企業領袖乘風破浪,迎接AI變革大趨勢。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暨聯盟事業執行長周建宏表示,GenAI的崛起,正快速改變各行各業的運作方式,不僅提升效率,也重新定義企業的競爭力。根據PwC Taiwan《2024台灣企業領袖調查》,全球64%、台灣59%企業領袖認為,採用GenAI將顯著提升員工效率。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於論壇進行「迎向AI時代 台灣發展大策略」專題演講,他指出,政府發展「五大信賴產業」,透過AI驅動百工百業數位轉型及創新,打造「經濟日不落國」。身為全球AI供應鏈的重要核心,政府將推動「AI兆立方計畫」,也就是在全球AI產業供應鏈的上游創新研發、中游硬體製造,以及下游智慧應用服務都打造為兆元產業,尤其是目前我國智慧應用服務僅占全球不到1%,亟具成長空間。

有鑑於國內AI產業化不足,劉鏡清透露,政府將推動五大策略,包括促進AI智慧應用、充裕AI人才、加大投資AI力道、強化AI研發創新、鞏固主權AI基盤,目標是推動AI、軟體、資安等數位經濟產業在2026年產值突破兆元,4年內培育20萬名AI等數位相關人才,提升數位經濟產業導入AI應用普及率達50%,並提升製造業導入AI應用普及率達30%,打造台灣成為全球AI影響力中心。

論壇也邀請到PwC亞太區GenAI負責人Scott McLiver與PwC亞太區數位及AI負責人Vishy Narayanan來台灣,深入剖析GenAI的實務應用策略,並分享成功案例。

Scott McLiver表示,生成式AI在自然語言處理、創意構思和自動化方面的突破性能力,正在革新各個行業,重塑商業模式並提高運營效率,不過企業必須管理AI風險,建議企業部署生成式AI可採用五步驟,包括一、教育領導者;二、制定量身訂做的AI戰略;三、實踐負責任的AI;四、啟動試點項目以展示價值;五、提升員工技能,以確保AI在整個組織中能夠有效和安全地整合。

Vishy Narayana也說,生成式AI對於企業重塑商業模式具有變革性作用,應用面向包括市場營銷、客戶服務、法律合約和軟體開發等,這些應用案例正在推動生產力提升並創造可衡量的商業影響。

Vishy Narayana分享,PwC作為「client zero」的生成式AI轉型之旅,PwC與OpenAI合作,推出專屬的「ChatPwC」,讓同仁得以將GenAI融入至日常工作。使PwC能夠創新、提高效率並幫助客戶解鎖AI的變革潛力。

AI 軟體

延伸閱讀

影/Taiwan tech hub掛牌 台大竹北校區推創新創業計畫

國發會規劃三面向 助攻台灣供應鏈提升永續價值

國發基金績效遭質疑 綠委盼可分級發放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露口風 將赴美參加台積電董事會

相關新聞

四接案 環團促謝國樑表態

基隆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四接)本周五第六度叩關環評初審會議,基隆市工商團體昨天首度表態支持四接,同時間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等...

高齡家庭更苦!CPI年增率連四年破2% 去年2.37%高於全體平均

主計總處今日發布2024年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2.18%,同步發布高齡家庭(戶內人口皆為65歲以上)CPI...

【重磅快評】經濟部選擇性支持綠電

推廣綠電、綠鏈企業是經濟部被賦予的任務?其實不全然是,對經濟部「業績」有幫助的企業界當然支持,如果影響經濟部管轄的大企業...

新制勞退基金去年前11月大賺6,940億元 勞工分紅每人可領5.4萬

勞工今年3月分紅可期,隨著2024年台股及全球金融市場震盪走揚,新制勞退基金表現優異,截至2024年11月底,大賺6,9...

500家企業納碳盤查 2030年減碳目標最高30%

環境部昨天公布「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二○三○年較基準年二○○五年減碳百分之廿六至百分之卅,比國發會提出的目...

9個月內第三位 經濟部次長連錦漳請辭獲准

經濟部常務次長連錦漳日前傳出將於明年3月退休,經濟部今則證實,連錦漳請辭已經獲准,預計任職到明年2月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