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人生逆轉學/困劇場性別大觀園 張嘉容用戲劇療癒重生

影/黃仁勳逢甲9大「口袋名單」沒吃到!盧秀燕曝:會再來

影╱美加州大型鋰電池工廠火勢復燃!劇毒氣體瀰漫 逾1500人急撤離

太陽光電躉購費率 明年調降…屋頂型裝置容量1至10瓩不變

經濟部能源署昨(12)日預告2025年再生能源躉購費率。圖為北市信義新城頂樓太陽能板。聯合報系資料照
經濟部能源署昨(12)日預告2025年再生能源躉購費率。圖為北市信義新城頂樓太陽能板。聯合報系資料照

經濟部能源署昨(12)日預告2025年再生能源躉購費率。太陽光電除屋頂型裝置容量「1瓩以上不及10瓩」級距躉購費率維持今年下半年費率外,其餘級距降幅2%至5%,以地面型躉購費率降幅最大。

此外,小水力發電新增「1瓩以上不及100瓩」級距,每度4.9548元;至於風電、生質能、廢棄物、地熱、海洋能躉購費率皆維持不變。經濟部能源署表示,全案12月18日將召開躉購費率聽證會,預訂年底拍板、明年適用。

2025年太陽光電躉購費率草案
2025年太陽光電躉購費率草案

太陽光電方面,經濟部表示,躉購費率維持區分上、下半年二期,屋頂型1瓩以上不及10瓩,維持2024年下半年費率水準,其餘分類級距之費率予以調降;整體上半年費率介於每度3.5337元至5.7055元。能源署表示,躉購平均價格約在4元至4.5元間。

據經濟部預告,屋頂型光電費率為每度3.6236元至5.7055元;地面型光電費率為每度3.5337元至3.5037元;水面型光電為3.9279元至3.8948元。其中,以地面型光電躉購費率調降5.1%最多。

能源署副署長李君禮表示,隨著技術進步、光電發電效率提升,單位建置成本下降,太陽光電躉購費率往下走,是全球趨勢。經濟部了解廠商期待,但躉購費率是根據安裝成本、運維成本及使用年限公式計算,歷年都是如此。

能源署表示,過去太陽光電都是由台電躉購,現在降至七成,換言之有三成光電是購售電合約(CPPA)賣給民間企業,目前太陽光電價市價約在5元以上,按照這樣趨勢,業者將愈來愈不會受到躉購費率影響。

能源署官員表示,為鼓勵家戶屋頂太陽能光電,「1瓩以上不及10瓩」的躉購費率維持5.7055元不變;「10瓩以上不及20瓩」原本依公式應調降6%,最後僅調降2.1%,調幅低於其他光電級距。

小水力方面,李君禮表示,小水力原本有三個級距,考量到小水力樣態多元性,規模愈小、開發成本愈大,為使業者更有誘因及更符合成本,2025年起新增一個級距「1瓩以上不及100瓩」,躉購費率預定為每度4.9548元。其餘級距費率維持不變。

風力發電方面躉購費率均未調整,分為維持陸域風電每度2.0949元至7.411元,離岸風電每度3.4026元至5.1438元。目前離岸風電適用躉購費率案場已非常少。

地熱能躉購費率也是維持每度3.5685元至7.3213元,費率與去年一致。

太陽光電 離岸風電

延伸閱讀

陸熱銷「擠痘痘玩具」在台不得銷售 經濟部:已啟動專案查核

台南33處魚塭、光電場濫倒廢土 歸仁分局所長涉走漏消息遭搜索偵辦

雲林縣率先發難奏效 經部大修「電業登記規則」中央訂低標

獲台積電青睞 恆水創電:小水力遍地開花有兩關鍵

相關新聞

四接案 環團促謝國樑表態

基隆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四接)本周五第六度叩關環評初審會議,基隆市工商團體昨天首度表態支持四接,同時間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等...

高齡家庭更苦!CPI年增率連四年破2% 去年2.37%高於全體平均

主計總處今日發布2024年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2.18%,同步發布高齡家庭(戶內人口皆為65歲以上)CPI...

【重磅快評】經濟部選擇性支持綠電

推廣綠電、綠鏈企業是經濟部被賦予的任務?其實不全然是,對經濟部「業績」有幫助的企業界當然支持,如果影響經濟部管轄的大企業...

新制勞退基金去年前11月大賺6,940億元 勞工分紅每人可領5.4萬

勞工今年3月分紅可期,隨著2024年台股及全球金融市場震盪走揚,新制勞退基金表現優異,截至2024年11月底,大賺6,9...

500家企業納碳盤查 2030年減碳目標最高30%

環境部昨天公布「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二○三○年較基準年二○○五年減碳百分之廿六至百分之卅,比國發會提出的目...

9個月內第三位 經濟部次長連錦漳請辭獲准

經濟部常務次長連錦漳日前傳出將於明年3月退休,經濟部今則證實,連錦漳請辭已經獲准,預計任職到明年2月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