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25大國際品牌揭曉 品牌價值近150億美元創新高

2024台灣國際品牌價值於今天揭曉榜單,台灣25大品牌企業代表合影。圖/主辦單位提供
2024台灣國際品牌價值於今天揭曉榜單,台灣25大品牌企業代表合影。圖/主辦單位提供

「2024台灣最佳國際品牌價值」今天公布榜單,在全球經濟放緩與國際政經局勢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台灣品牌展現韌性,深化競爭實力,總體品牌價值達歷年新高。2024年台灣最佳國際品牌前25名總體價值達147.55億美元,不但創下連續5年超越百億美元的成績,更寫下歷年最佳的價值表現,較去年成長7%,展現台灣品牌的無限潛力。

今年台灣品牌緊跟全球發展趨勢,以敏捷的反應力展示超前的可塑性。在科技領域中,過去一年生成式AI帶來爆發性增長,品牌積極推動相關技術應用,賦予業務強勁成長。華碩連續4年蟬聯榜首,聯發科技打造智慧生活場景,以28%的價值成長登上今年漲幅之冠。光寶近年全面啟動品牌再造工程,結合業務版圖亮眼拓展,首次入榜即獲得第12名的佳績。技嘉積極回應市場需求,強化技術層面布局及內部品牌管理體系,今年也強勢重回榜上。

台灣最佳國際品牌價值調查由台灣經濟研究院執行,委託全球第一家獲得ISO 10668認證、國際權威品牌價值調查機構Interbrand進行鑑價,採用曾協助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進行「全球百大品牌價值調查」之同等品牌鑑價機制,兼顧量化財務分析與品牌經營管理面向的質化分析,從國際視野協助台灣企業評估自身品牌價值。

台灣各領域品牌發展也歸納出六大關鍵議題,科技領域著眼於「AI賦能 ‧ 無限可能」,持續推動AI技術的內外部應用,如研華內部成立AI協作中心、趨勢科技舉辦AI競賽提升員工的數位認知與專業能力。許多品牌持續透過科技解決社會問題,如聯發科啟動科技女力計畫、台達電以實際行動參與生態復育。

此外,光寶成立新創平台、元太拓展電子紙應用領域,積極開展多元合作創新機會。電子消費領域致力將智能科技融入消費者日常生活,實現從感官體驗到生活方式的「全域智能 ‧ 感官擴展」。如華碩深耕智慧醫療領域,宏碁、創見推出智慧家居應用,威剛、技嘉與微星積極延伸AI與物聯網技術拓展智慧生活圈。

運動健康領域品牌引領「精準打造 ‧ 預健生活」,推動個性化智能健康管理,邁向身心靈精準升級的時代。如喬山推出數位內容平台打造智能服務;巨大、美利達回應騎乘需求,為品牌賦予更多元健康生活意義。工業製造品重視全面綠色轉型,實踐「智慧驅動 ‧ 永續共融」,如中鼎成立供應商淨零聯盟,推動供應鏈的永續轉型。

食品零售領域推升「綠色食尚 ‧ 複合零售」,因應年輕世代需求的變動,藉由創新商業模式及品牌體驗來吸引新世代消費者。金融服務領域竭力保障交易安全並拓展服務場景,構建「多元整合 ‧ 智能防禦」的數位生態圈,透過AI技術護航客戶資產與交易安全。

2024台灣25大國際品牌榜單。圖/主辦單位提供
2024台灣25大國際品牌榜單。圖/主辦單位提供

AI 消費

延伸閱讀

台達電加入新加坡珊瑚復育計畫 目標每年培育1萬株

趨勢科技品牌價值達22.04億美元 獲國際品牌獎第二名

雙A來電上月績增雙位數 保守看待本季 PC 業務

華碩加入資安組織FIRST 台灣唯一入會電腦品牌

相關新聞

總統將公布財劃法總預算 政院:與公法學者進一步研究

按照規定總統府將在21日公布總預算與財劃法修正,外界關注行政院是否將採取救濟,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日前監察院已經正...

防範川普不確定性 台美利率不變

面對美國總統川普大打關稅戰對全球經濟的衝擊,美國聯準會與我國中央銀行昨天雙雙宣布利率維持不變,聯準會將美國今年的經濟成長...

央行不升息、不推第八波信用管制 房市暫時喘口氣

央行理監事會議今天舉行,決議利率連四凍,也沒有推出第八波的房市信用管制。專家表示,國內房市仍受第七波信用管制影響,央行按...

電價下月起擬漲6% 估904萬戶家庭每月多付百元

經濟部預計兩周內決定下月起的新電價,預估整體電價平均漲幅約百分之六,民生住宅及小商店用電調幅更高,介於百分之十一至百分之...

政策性紓困振興等政府發放平台 數發部第2季建置完成

根據數發部業務報告指出,針對政府緊急臨時並因應政策性的紓困、振興、補助等措施,建置「政府發放共用基礎平台」,支援政府辦理...

反傾銷 財部調查陸鋼品、啤酒

在美國對進口鋼鋁製品加徵百分之廿五關稅今天中午生效前夕,我財政部關務署昨天宣布,將對中國大陸產製進口的特定熱軋扁軋鋼品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