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增氣時代 專家:天然氣減緩暖化是氣候騙局

環境部日前已收到台電的四接備審資料補件,這次正反雙方將各推3名專家擔任外部委員。圖為基隆協和電廠。
環境部日前已收到台電的四接備審資料補件,這次正反雙方將各推3名專家擔任外部委員。圖為基隆協和電廠。

為提高天然氣供應穩定性,以及滿足2025年燃氣發電占比50%目標,中油三接、台電四接、中油二期,以及七接等計畫在近年不斷排上環評期程。環保團體表示,環境部日前已收到台電的四接備審資料補件。專家表示,我國能源只談比例不談總量管制就是假議題,天然氣主成分的甲烷,尤其新鮮甲烷的鎖熱能力是二氧化碳的150倍,國際上甚至我們政府說天然氣有助減緩暖化就是場騙局。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今天召開2024年第7場「基隆護海公民學堂」,主題為以氣換油真能永續發展?從天然氣發展看「協和四接」的可能性。

環保團體表示,爭議不斷的協和四接預計將於下個月再次環評,並且可能強行通過。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在立法院備詢時指出,假如如期增加電廠,2030年以前都不會缺電,但若協和電廠無法興建燃氣機組就會缺電,對興建四接的態度十分堅定。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政治學博士、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盧倩儀表示,政府在能源議題永遠只談比例,但從來不談總量管制,減碳政策工具是碳交易,而歐盟談碳交易的同時也很注重總量管制,我們政府宣稱2050要淨零,但是一個政府做4年或8年,但卻告訴大家幾十年後的淨零但不強調總量管制。

盧倩儀指出,天然氣在全球都被偽裝成綠色能源,好讓各國在天然氣的基礎建設經費鎖死,然而新鮮甲烷鎖熱能力是二氧化碳的150倍,台灣的經濟部和環境部都說天然氣可以大幅減碳和減緩暖化,這和化石燃料遊說業者的說法幾乎一致,顯見天然氣就是場氣候騙局。

盧倩儀強調,當輝達、Google等談到AI產業時,大家談的都是能給多少電,當整個不會去質疑一個產業的用電之大還要不要發展時,整個社會就將用電雙手捧上是大有問題的,大企業要電難道我們就得雙手奉上?或許這在台灣是個禁忌話題,但觀念應該要被推翻,因為大企業和老百姓的利益根本就不一樣。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表示,天然氣究竟是過渡性能源還是依賴性能源值得深思,中火二期初審到大會審查堪稱光速環評,四接恐怕也會如此,這次正反雙方將各推3名專家擔任外部委員,當專家選定後再環評的話,預期審查會落在1月中左右,經濟部一直用缺電恐懼來蓋電廠,但深度節電和發展再生能源才是正確的方向。

王醒之也點名勞動部長洪申翰,他說,洪申翰從環保踏進勞工領域有個無法迴避的任務,就是台灣過度依賴化石燃料讓國際碳關稅對國內產業帶來更大的影響,也會衝擊基層產業勞工,身為勞動部長應該關注這些議題。

四接 天然氣 減碳 環保 環評 經濟部

延伸閱讀

洪申翰周一再赴立院考驗 立委將檢視對勞動業務熟不熟

挺不挺警消組工會? 洪申翰:可先談結社、協商權

勞保改革首度表態 洪申翰:沒有砍老年給付規畫

就安基金濫用再一筆?立委揭勞動部砸12億辦技能競賽

相關新聞

政院拍板「投資台灣三大方案」 未來外商來台投資也可申請

先前因應美中貿易衝突,政府推動「投資台灣三大方案」,提供融資優惠、土地租金優惠、加速水電取得、稅務專屬服務、預核引進移工...

台電千億元撥補未過關 10月電價將漲5%?經部說話了

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表示,若撥補台電1,000億元預算未能獲得立法院同意,9月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電價將...

台電董事長:台中用電成長快 台積電設廠將增數10億度

中火議題持續延燒,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今天表示,中火10部機組是國民黨時期決定興建,經台電努力減煤,空污排放已減少逾半,相關...

談台海安全重要性 蕭美琴:台灣科技為全球設備提供動力

蕭美琴副總統日前接受「挪威國家廣播公司」(Norsk Rikskringkasting AS,NRK)專訪,有關台灣安全...

突要求地方自籌租補經費?國土署:因應財劃法修法調整比例

內政部近日函文地方政府,指因應「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要求縣市自籌一定比例的租金補貼經費,引發雲林縣、台北市不滿。國土署...

台灣5月對美外銷占總出口3成 近33年首見

財政部今天公布5月台灣對美國出口155.2億美元,再創單月最高紀錄,且5月台灣對美外銷占總出口比重達30%,是民國81年...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