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環團:燒垃圾發電 仍有後路
經濟部近日修訂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將燒廢棄物發電(SRF和焚化爐)從再生能源發電設備中刪除。環團認為,這矯正多年錯誤,未來SRF(固體再生燃料)及焚化爐不再享有綠能躉購費率的獎勵補助。但立委和環團也發現,再生能源的定義未同步刪除燒廢棄物,形同幫燒垃圾發電留後路。
立委陳昭姿表示,SRF稱不上綠能,因篩選機制不嚴謹,空汙防制設備規範也不足,有潛在環境風險,特別是戴奧辛排放,恐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監督施政聯盟召集人陳椒華說,塑膠橡膠非再生能源,而以SRF發電絕非再生能源發電,經濟部必須改正。她提到,行政院上周核定一百億國發基金成立「綠色成長基金」,重點投資對象包含資源循環、永續及前瞻能源技術發展等,等於未來SRF廠商將可分食國發基金,且也方便取得公、國有土地。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指出,再生能源名詞定義應排除廢棄物,若燃燒非汙染的生質廢棄物要做為燃料使用,且經評估不造成綠地或生態多樣性損失,也不會有不利環境因素,則可視為生質能,可納入再生能源範疇,不須在再生能源的名詞定義上預留空間,否則廢棄物發電設施仍可以再生能源名義,取得綠色金融行動方案鼓勵的投融資。
謝和霖也提到,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若能排除廢棄物,也應溯及既往,取消修法前即已取得再生能源躉購費率的廢棄物燃燒發電設施,如桃園觀音環保科學園區的生質能源中心的焚化爐,另在台南城西里、新竹縣新豐掩埋場旁及嘉義市等地興建中的焚化爐,據稱也可能已取得再生能源躉購費率,若查證屬實皆應取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