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新建築霸占景觀權 龍山寺背後長出高樓、景觀宅獨享觀音山夕照

追加千億預算補貼 卓揆:台電至今已吸收3,519億元成本

行政院長卓榮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長卓榮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長卓榮泰19日赴立法院說明「113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追加預算案」,他指出,由台電配合政策之下,讓我國在過去幾年整體經濟穩定,然近年燃料成本上漲,台電為穩定物價,並照顧民生及弱勢,台電公司依據電價審議會決議緩漲電價並採取細緻化的分類調整,但仍無法補足台電虧損,因此行政院決議編列追加預算案歲出1,000億元,財源規劃為「債務之舉借」1,000億元,但此部分將優先運用2023年度歲計賸餘加以支應。

卓榮泰指出,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導致國際燃料價格大幅上漲,引發全球性的通貨膨脹,世界各國無不面臨燃料價格上漲以致衝擊民生經濟的挑戰。我國為維持物價穩定、減緩經濟民生所受之衝擊,採取緩漲電價的政策。有賴於此,我國的通膨狀況較世界各國相對和緩,也就是說,2022年至今,我國採取緩漲電價,由台電配合政策下,對整體經濟及民生有相當程度的貢獻。

卓榮泰說,由於俄烏戰爭影響燃料價格是全球性的現象,許多國家一方面調漲電價反映成本,另一方面也藉由財政預算補助,減輕用戶負擔、減緩能源價格導致的通貨膨脹。例如,2022年至2024年間,日本補貼約5,500億元,法國則補貼了約7,000億元。因應燃料漲勢下,世界各國都將財政補助視為調整電價的重要配套作法。確保電業永續經營及穩定供電為穩定物價,並照顧民生及弱勢,台電公司依據電價審議會之歷次決議,緩漲電價並採取細緻化的分類調整。

至於台電共吸收多少,卓榮泰說,2022年至今,住宅及小商家民生用電共吸收2,609億元(未扣除112年疫後特別預算500億元補助民生用電)、衰退產業部分吸收697億元、社會弱勢部分吸收213億元,因電價未能即時反映成本,以致台電公司產生虧損。然而,許多國家的電業都有巨額虧損情況,例如,2022年,韓國國營電業虧損約新台幣 7,500億元,法國國營電業也虧損新台幣5,700億元,而韓國國營電業自2021年持續虧損至2023年,累計虧損接近新台幣1兆元。可見,台電公司為了配合政府政策緩漲電價、抑制通膨,而導致虧損,並非我國獨有。

此外,卓榮泰也提到,台電公司也必須兼顧電業永續經營及供電穩定。截至今年9月底,台電累積虧損達4,097億元,因此,政府於2023年疫後特別預算編列500億元補助民生用電。另外,為了加速推動電力建設、提升電網韌性,政府也累計增資台電公司2,500億元。但是,增資是用於更新設備、提升電網韌性,無法彌補虧損。

因此,在衡酌財政狀況後,卓榮泰說,行政院規劃辦理202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追加預算案1,000億元,必須持續補貼台電公司2022年至2024

年吸收住宅、小商店等民生用電成本,財源規劃為「債務之舉借」1,000億元,但此部分將優先運用2023年度歲計賸餘加以支應。

台電 電價

延伸閱讀

【即時短評】NCC委員要重新提名?在野黨別高興得太早

中華隊前進東京 卓榮泰:向世界證明水準 成為棒球王國

藍修選罷法 卓榮泰:造成直接民權障礙 破壞憲政道理

影/中華隊前進東京 卓榮泰:用實力證明台灣有一流棒球水準

相關新聞

四接案 環團促謝國樑表態

基隆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四接)本周五第六度叩關環評初審會議,基隆市工商團體昨天首度表態支持四接,同時間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等...

高齡家庭更苦!CPI年增率連四年破2% 去年2.37%高於全體平均

主計總處今日發布2024年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2.18%,同步發布高齡家庭(戶內人口皆為65歲以上)CPI...

【重磅快評】經濟部選擇性支持綠電

推廣綠電、綠鏈企業是經濟部被賦予的任務?其實不全然是,對經濟部「業績」有幫助的企業界當然支持,如果影響經濟部管轄的大企業...

新制勞退基金去年前11月大賺6,940億元 勞工分紅每人可領5.4萬

勞工今年3月分紅可期,隨著2024年台股及全球金融市場震盪走揚,新制勞退基金表現優異,截至2024年11月底,大賺6,9...

500家企業納碳盤查 2030年減碳目標最高30%

環境部昨天公布「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二○三○年較基準年二○○五年減碳百分之廿六至百分之卅,比國發會提出的目...

9個月內第三位 經濟部次長連錦漳請辭獲准

經濟部常務次長連錦漳日前傳出將於明年3月退休,經濟部今則證實,連錦漳請辭已經獲准,預計任職到明年2月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