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地牛1分鐘連續翻身!台南地震規模最大5.7 全台有感搖晃

「鐵霸」妹夫遭擄…傳天道盟已出動尋仇 4犯案男到案供出幕後主謀

【重磅快評】台電揩油台北市民 霸道何時方休?

翡翠水庫的水力發電是利用「水位高低差」,使高處流下的水驅動發電機,發電過程是直接將水的位能轉換為電能,卻不被認為是綠電。圖/王欣儀辦公室提供
翡翠水庫的水力發電是利用「水位高低差」,使高處流下的水驅動發電機,發電過程是直接將水的位能轉換為電能,卻不被認為是綠電。圖/王欣儀辦公室提供

翡翠水庫每年發電2.2億度,卻不被認為是綠電,這也就算了,民代發現台電還打折買電,讓台北市民有強烈的被剝奪感;此事有兩個問題值得討論,一是為水庫水力發電不算綠電,難道發的電不乾淨?台電向翡翠水庫打折買電,又憑什麼佔台北市民的便宜?必須要有充分說明。 

翡翠水庫水力發電廠裝置容量7萬瓩,供應大台北地區自來水時附帶水力發電,每年平均發電量約2.2億度,約可供應6.3萬戶家庭1年用電量;市議員詹為元發現,翡管局與台電訂合約,當台電調整電價時,翡管局賣給台電的售價僅為調幅的80%,台電近3年調整4次電價,翡管局前年營收價差1100萬元,去年更達1900萬元。

台電的電價只漲不跌,翡管局營收價差逐年擴大;台電收台北市民的電費並無優待,但買翡管局的電卻打折,而且價差逐年擴大,再怎麼說都讓台北市民不能接受,修法是根本的解決方式。但最大關鍵在於為何水庫水力發電廠發的電不被認定為綠電,問題則出在再生能源發展條例。

經濟部在能源配比執行現況與未來規畫報告中,把「小水力發電」納入未來推動目標,表示因考量環境衝擊,優先推動對環境影響比較小的小水力發電。而小水力發電是指裝置容量2萬瓩以下的水力發電,訴求發揮涓滴成流、聚沙成塔的效果。

但2萬瓩這個門檻定得合理嗎?根據經濟部的構想,未來攔河堰、淨水廠、灌溉水圳、河流等地,只要有足夠的水位落差或水流速度,就具有發展小水力發電的潛力,並非只有日月潭、翡翠水庫、德基水庫等大型水利設備才具有發電的能力,十足是一個「遍地開花」的概念。

小水力發電「遍地開花」不能說有錯,但有小型光電案場的前例,政府應謹慎不重蹈覆轍;2016年為推動能源轉型,政府積極發展太陽光電,依據環評法規,光電設施除非位於法定重要濕地,否則開發無須環評,使得小型案場遍地開花,但處處引發爭議,民怨沸騰,學界莫不認為必須要透過環評嚴加把關。

現在經濟部又說小水力發電對環境衝擊度低,但只要有足夠的水位落差或水流速度就以設小水力發電案場,而且免環評,能保不會重蹈光電的覆轍嗎?

再談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條文明訂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生質能、地熱能、海洋能、風力、非抽蓄式水力、國內一般廢棄物與一般事業廢棄物等直接利用或經處理所產生之能源,或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定可永續利用之能源。翡翠水庫很明顯是利用水位高低差的動能驅動發電機,所發的電怎會不算再生能源?

台電認定翡管局發的電不是再生能源,調漲電價再揩一次油,就是吃定翡管局只能賣電給台電一家;但翡翠水庫集水區水土保良好,生態保育有成,要論環境的衝擊,絕對低於任何小水力發電案場的表現,經濟部率以2萬瓩的門檻排除翡翠水庫水力發電廠,還長期佔台北市民的便宜,如此霸道,何時方休?

再生能源 台電 水庫

延伸閱讀

翡翠水庫發電只能打8折賣? 議員批台電漲價變相賺更多

台電小額綠電 首納風電

寶晶能源、日月光簽綠電合約

影/IG美女網紅考進台電 挑戰電力職人工作

相關新聞

最新年終排行榜金融業13連霸 最低這產業平均0.69個月

年終獎金陸續開獎,104人力銀行調查,2024企業平均發放1.12個月年終,其中金融業奪下13連霸、預期平均1.88個月...

政府撥補、投資效益挹注…勞保破產延至2031年 潛藏負債擴大

最新勞保精算報告昨出爐,因政府連年撥補、投資效益大好,勞保基金用罄大限自二○二八年延至二○三一年,但潛藏負債卻增加至十三...

旅館輪班間隔 勞部評估有條件鬆綁

交通部觀光署提案鬆綁一般旅館業房務清潔等人員輪班間隔時間以改善缺工問題,勞動基準諮詢會昨開會討論認為,在天災、事變或突發...

四接案 環團促謝國樑表態

基隆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四接)本周五第六度叩關環評初審會議,基隆市工商團體昨天首度表態支持四接,同時間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等...

高齡家庭更苦!CPI年增率連四年破2% 去年2.37%高於全體平均

主計總處今日發布2024年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2.18%,同步發布高齡家庭(戶內人口皆為65歲以上)CPI...

【重磅快評】經濟部選擇性支持綠電

推廣綠電、綠鏈企業是經濟部被賦予的任務?其實不全然是,對經濟部「業績」有幫助的企業界當然支持,如果影響經濟部管轄的大企業...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