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晃不停!凌晨連4震「最大規模5.4」嘉義阿里山也很搖

台灣房價居高不下 陳冲:長期低利才是主因

陳冲今日指出長期低利率與氾濫的流動性,絕對是支撐高房價的主因之一,並認為20年下來苦了想購屋的年輕人。
陳冲今日指出長期低利率與氾濫的流動性,絕對是支撐高房價的主因之一,並認為20年下來苦了想購屋的年輕人。

台灣房價居高不下無法降溫、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今日指出,應該把視野擴展到近二三十年的資金環境演變,才是找尋答案的正確態度,他呼應前中央銀行副總裁陳南光所說,長期低利率與氾濫的流動性,絕對是支撐高房價的主因之一,並認為20年下來苦了想購屋的年輕人。

陳冲今天以「致富的特權 還是致命的房價」為題發文表示,央行的成績攸關致命的房價及全民福祉,不是不能討論的禁忌,最近除了有新書析述央行與房價的淵源外,學界業界也有不同的聲音,能將問題攤開來談,他認為應該要從近20、30年市場的資金環境演變來找答案。

陳冲表示,「致富的特權」、「再談致富的特權」,幾乎雷同的書名,幾乎雷同的作者群,而且是重量級的作者,會在三年內連續出書,應該表示這是非常重要的議題;而「北市新屋坪價將全站上百萬」,這是本月初各大媒體怵目驚心的標題,對照內政部公布全台平均46%的房貸負擔率(台北市逾七成),人民總支出中房屋貸款負擔沉重,苦民所苦,佛心的總統應該是要坐立不安。

陳冲進而指出,所謂致富的特權,用白話文講,就是央行為什麼每年要賺這麼多錢繳庫;但這與房價高漲,民眾喘不過氣、難以承擔,又有何關係? 他不禁想起17年前,2007年5月20日某文教基金會舉辦「公與義」座談會,以遺贈稅為中心,談社會資源的有效分配,他應邀與談發言時,除主題外,順便提到台灣自本世紀初,即採取雙率雙低策略,促進了出口,但也影響廠商升級,另一方面貨幣供給增加,資金成本又屬低廉,自然會推升房屋價格。

2007年的座談會,陳冲是以金融機構董事長身分參與,他表示雖有一些媒體願意報導,但未獲當局重視,也是正常。直到2009年加入內閣後,陳冲試圖在體制內發聲建議,總算等到2010年6月24日央行開始有本世紀第一次的選擇性信用管制,雖然稍遲而且輕柔,但也聊勝於無。

至於2000年起國內有雙率雙低現象,陳冲推敲原因,依據前述「經濟學家們」近三年先後出版的專書,可能是為促進出口壓低匯率,而為沖銷貨幣須發行CD(定存單),又壓低利率以減輕成本,再以外匯存底賺取高利來墊高盈餘云云,他也表示,當然央行對這種論述,一向不予承認。

不過陳冲也再引述其他的證據,如印證行政院主計單位自2000年起,發布的M2(貨幣供給)及GDP(經濟成長)的年增率,過去24年中,有19年M2年增率大於GDP年增率,而其中更有22年,M2的年增額遠大於GDP年增額。簡單言之,相較經濟成長所需,長期有超量的貨幣供給,如果利率又低,囤地養地的成本,遠低於不動產的增值,在沒有及時採取選擇性信用管制下,房價難免蠢蠢欲動,他說,難怪曾任央行副總裁的陳南光教授會在新書中感嘆:「長期低利率與氾濫的流動性,絕對是支撐高房價的主因之一」。

陳冲認為,其實央行的苦,金融界也了解,所以上述座談會後的第二年,2008 年6月2日他在報刊的專欄有一篇「Central Banker 真辛苦」,除提到雙率雙低外,特別談論央行有法定的政策目標,但盈餘並不在其中,結果卻為了完成繳庫的預算目標,可能就會影響到中央銀行法第2條的政策目標。陳冲也發現奇怪的現象,那就是總統及立法院也常關心央行在總預算中的角色,迫使央行在兩種角色間--總預算的英雄以及法定目標--擺盪。陳冲記得,2008那篇文章確實贏得一些內行人的掌聲,但他諷刺的說,「總預算英雄的喝采聲恐怕更迷人吧!只是20年下來,會不會苦了想購屋的年輕人?」

央行 房價 陳冲

延伸閱讀

行政院前院長陳冲:「致富的特權」還是「致命的房價」?

陳南光新書「再談致富的特權」 陳冲:央行在乎的成績卻攸關致命的房價

主管必看…KPI亂訂如「駕駛車速表失準的車輛」! 執行者既困難也無效果

台灣央行「印鈔」比美狂!為何政府打炒房注定失敗?央行前副總裁揭真相

相關新聞

旅館輪班間隔 勞部評估有條件鬆綁

交通部觀光署提案鬆綁一般旅館業房務清潔等人員輪班間隔時間以改善缺工問題,勞動基準諮詢會昨開會討論認為,在天災、事變或突發...

四接案 環團促謝國樑表態

基隆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四接)本周五第六度叩關環評初審會議,基隆市工商團體昨天首度表態支持四接,同時間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等...

高齡家庭更苦!CPI年增率連四年破2% 去年2.37%高於全體平均

主計總處今日發布2024年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2.18%,同步發布高齡家庭(戶內人口皆為65歲以上)CPI...

【重磅快評】經濟部選擇性支持綠電

推廣綠電、綠鏈企業是經濟部被賦予的任務?其實不全然是,對經濟部「業績」有幫助的企業界當然支持,如果影響經濟部管轄的大企業...

新制勞退基金去年前11月大賺6,940億元 勞工分紅每人可領5.4萬

勞工今年3月分紅可期,隨著2024年台股及全球金融市場震盪走揚,新制勞退基金表現優異,截至2024年11月底,大賺6,9...

500家企業納碳盤查 2030年減碳目標最高30%

環境部昨天公布「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二○三○年較基準年二○○五年減碳百分之廿六至百分之卅,比國發會提出的目...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