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鍾佳濱涉持油壓剪破壞立院鐵馬護欄 北檢:他字案調查中

十元離開樂天發文感謝! 王齊麟挖藏頭詩「沒自願離隊」掀議

備用能源集中在中火 台中環保局長酸:不禁懷疑「中共規畫的」

中央以國安理由,決定中火增氣,燃煤備用;環保局長陳宏益反諷,懷疑是中共規劃的。記者陳秋雲/攝影
中央以國安理由,決定中火增氣,燃煤備用;環保局長陳宏益反諷,懷疑是中共規劃的。記者陳秋雲/攝影

行政院長卓榮泰訪視中火,立院副院長江啟臣說,各國能源均採多元配置、分散風險,但中央為說服只增氣不減煤,竟說這是為了國安「邏輯不通」;台中市議會藍綠議員的能源政策立場鮮明,環保局長陳宏益說,增氣減煤是必要之惡,但備用能源過度集中在中火,若基於國安,他譏諷地說,不禁懷疑這是中共規畫的。

江啟臣今在國際關係論壇活動受訪,他說,呼應市長盧秀燕主政策應多元配置、分散風險,要多種且多地設置。目前中央以國安需求,說服各界「增氣不減煤」,但這邏輯不通。

江啟臣說,因中央不承認缺電,硬拗成國安理由,如果要到國安目標,應保留所有的舊電廠都不應該拆,為何獨留中火?核一到核三都不留。基於民代職責,沒有健康就沒有國安,全民健康無價,呼籲中央「邏輯要通!」不要把一切都歸因國安理由,民眾不會接受。

民進黨議員謝志忠、黃守達說,中央政策是走向「增氣減煤」,這點環保局長陳宏益表示同意,但強調是「必要之惡」最好是使用生質能源。

謝志忠說,能源這是民生而非政治問題,歷四任市長所累積下來的空品問題,不能抹滅中央與地方的努力。增氣減煤有兩期,燃氣1組可發電130萬千瓦,比兩組燃煤還多,第一期兩部燃氣加上二期四部燃氣,可產出850萬,比煤多出300萬千瓦,方向是對的。

黃守達表示,中火煙囪都設置環保監測,一有動作環保局就會掌握,他質疑中市府為何反對?陳宏益強調,並非反對增氣,而是增氣應拆煤,但二期環評過了,台電卻把減煤計畫放在10年後,關鍵是地方對減燃煤有疑慮。

議員張廖乃綸、陳廷秀說,中央與台電所說的都是穩定發電、以利國安,但中部人、台中人就的肺癌罹患率高,不想再用肺發電,中央過去的承諾跳票,令台中人不會相信中央開出的支票 ;陳文政說,難道台中人的健康就不是國安?經常參加告別式,不抽菸不喝酒,光呼吸就罹癌,叫人怎麼活?燃煤機組備而不用,誰相信電不夠用不會讓中火的火力全開?不要再欺負台中人。

陳宏益說,今年明年後年都不見台電減多少煤,他也納悶,中央講國安問題,但卻把備用能源如此集中在中火,戰爭時只要打集中電源,且每次大停電都檢討要分散電廠,但規畫又集中在台中電廠,他不禁懷疑這是「中共規劃的。」還有中央把地方政府可以管理中火的空汙相關條例全部擱置,匪夷所思。

民進黨議員指出,增氣減煤刻不容緩,不知中市府在反對什麼?記者陳秋雲/攝影
民進黨議員指出,增氣減煤刻不容緩,不知中市府在反對什麼?記者陳秋雲/攝影
市議員陳廷秀指出,增氣不拆煤,台中人吸煤灰當砲灰。記者陳秋雲/攝影
市議員陳廷秀指出,增氣不拆煤,台中人吸煤灰當砲灰。記者陳秋雲/攝影
議員張廖乃綸說,中央承諾增1氣拆2煤卻跳票,台中人不敢相信中央空頭支票。記者陳秋雲/攝影
議員張廖乃綸說,中央承諾增1氣拆2煤卻跳票,台中人不敢相信中央空頭支票。記者陳秋雲/攝影

中火 國安 環保局長

延伸閱讀

影/中火不拆煤規模翻倍 盧秀燕:與國安「背道而馳」

中市空汙減碳條例全遭擱置?議員李中批中央離譜

影/江啟臣:財劃法放下爭議部分 有共識盡量促成

國土計畫法114年上路 江啟臣:農業是國防建設

相關新聞

高齡家庭更苦!CPI年增率連四年破2% 去年2.37%高於全體平均

主計總處今日發布2024年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2.18%,同步發布高齡家庭(戶內人口皆為65歲以上)CPI...

【重磅快評】經濟部選擇性支持綠電

推廣綠電、綠鏈企業是經濟部被賦予的任務?其實不全然是,對經濟部「業績」有幫助的企業界當然支持,如果影響經濟部管轄的大企業...

新制勞退基金去年前11月大賺6,940億元 勞工分紅每人可領5.4萬

勞工今年3月分紅可期,隨著2024年台股及全球金融市場震盪走揚,新制勞退基金表現優異,截至2024年11月底,大賺6,9...

500家企業納碳盤查 2030年減碳目標最高30%

環境部昨天公布「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二○三○年較基準年二○○五年減碳百分之廿六至百分之卅,比國發會提出的目...

9個月內第三位 經濟部次長連錦漳請辭獲准

經濟部常務次長連錦漳日前傳出將於明年3月退休,經濟部今則證實,連錦漳請辭已經獲准,預計任職到明年2月底。

常務次長連錦漳請辭獲准 經濟部證實:任職到2025年2月底

經濟部近期高層人事接連異動,繼政務次長陳正祺近日請辭獲准後,經濟部今天證實,常務次長連錦漳請辭已經獲准,預計任職到明年2...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