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中油董座爭3500億撥補 郭智輝敢接球嗎?

台灣中油昨日舉行新任董事長方振仁(左)及總經理張敏(右)布達典禮,由經濟部次長連錦漳監交,方振仁表示要爭取政府3500億元撥補。圖/中油提供
台灣中油昨日舉行新任董事長方振仁(左)及總經理張敏(右)布達典禮,由經濟部次長連錦漳監交,方振仁表示要爭取政府3500億元撥補。圖/中油提供

中油新卸任董總昨天交接,但經濟部長郭智輝並未出席,遭批「重電輕油」。郭智輝受訪表示,他一天有10個行程,請次長去很正常的事情;但不正常的是中油前董座李順欽拒絕出席交接典禮,據說是因不滿是看報紙才知道自己被撤換。郭智輝說他不太清楚,不管是不是實話,都更凸顯這個人事案暗藏了貓膩。  

中油董座昨天交接,原本應該熱鬧的交接典禮卻因前董事長李順欽缺席而引人側目。李順欽和台灣金聯董事長施俊吉一樣都不滿被撤換,但施打破沉默大爆標售土地內幕,李順欽則選擇缺席表達抗議;不過,施俊吉好歹是財政部次長告知他被換掉,李順欽則是看報紙才知道自己位子不保,鬰卒程度可想而知。

但有趣的是郭智輝未出席中油昨新任董總交接,以及他事後的回應。郭智輝強調他一天有10個行程,因為有外賓來,所以他沒有出席,派次長去,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對於被認為缺席交接是因為只重視台電,郭回應「尊重每個人的看法」。

如果李順欽是正常情況下被告知董事長換人做,即使心裡不爽,但畢竟當了四年半的中油董事長,基於人情之常,也不致於缺席交接典禮;但如果是看報紙才知道人事調整,李順欽缺席也不意外。不 過,郭智輝的缺席就很有討論空間,先撇開他是否有「重電輕油」心態,他是李的長官,如果不太清楚李的人事案,就未免說不過去。

經濟部所屬的國營事業有四家,分別是台電、中油、台糖、台水,中油好歹也是資本額1301億、年營收破 兆元的大公司 ,如果郭智輝一天有10個行程要跑,難道中油排不進他的前10名?上月中油深層地熱開鑽,郭智輝不辭路遠趕到宜蘭主持,但近在咫尺的中油董總交接卻不到,怎麼看都覺得怪怪的,還是說他自知這次人事案太粗糙,為避免尷尬,乾脆選擇缺席?

再來看看新董座方振仁在交接典禮說了什麼? 他說到10月為止,中油稅前虧損達304億元,預估全年虧損約627億元,中油一年更承擔百億元利息包袱,財務非常嚴峻,為改善財務,他除了爭取油氣價格合理反映外,還要取政府四年3500億元撥補。

經濟部為了台電虧損頭大,這次編列兩年2000億元撥補預算,尚未獲立法院通過,郭智輝已經焦頭爛額,如今中油新董座一上任就來伸手,手筆更達3500億元,比台電多了1500億元,郭智輝敢接球嗎?最好的方法難道不是缺席?

只是,郭智輝恐怕也躲不了多久,中油負債比達92%,借款近7000億元,一年利息就有100多億,2022年虧損1862億元,2023年虧損180億元,今年預估虧損627億元,比起台電也好不到那裡去,郭智輝否認「重電輕油」,手心手背都是肉,除了協助中油爭取撥補3500億元,郭智輝也應該拿出一點經營企業的真本事出來。 

重磅快評

延伸閱讀

郭智輝:不計土地、資金成本 菲律賓創電價格可3元以下

缺席中油新董總交接惹議 郭智輝:我一天10個行程

中油董座李順欽遭撤換為何看報紙才知?經長郭智輝5字解答

新四輕外移菲國 工會反對

相關新聞

四接案 環團促謝國樑表態

基隆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四接)本周五第六度叩關環評初審會議,基隆市工商團體昨天首度表態支持四接,同時間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等...

高齡家庭更苦!CPI年增率連四年破2% 去年2.37%高於全體平均

主計總處今日發布2024年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2.18%,同步發布高齡家庭(戶內人口皆為65歲以上)CPI...

【重磅快評】經濟部選擇性支持綠電

推廣綠電、綠鏈企業是經濟部被賦予的任務?其實不全然是,對經濟部「業績」有幫助的企業界當然支持,如果影響經濟部管轄的大企業...

新制勞退基金去年前11月大賺6,940億元 勞工分紅每人可領5.4萬

勞工今年3月分紅可期,隨著2024年台股及全球金融市場震盪走揚,新制勞退基金表現優異,截至2024年11月底,大賺6,9...

500家企業納碳盤查 2030年減碳目標最高30%

環境部昨天公布「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二○三○年較基準年二○○五年減碳百分之廿六至百分之卅,比國發會提出的目...

9個月內第三位 經濟部次長連錦漳請辭獲准

經濟部常務次長連錦漳日前傳出將於明年3月退休,經濟部今則證實,連錦漳請辭已經獲准,預計任職到明年2月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