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破天荒!南韓警察羈押中央警察廳長 控戒嚴夜限制國會出入

台灣面對川普 2.0 的焦慮?台經濟安全何去何從

資深演員林照雄病逝!享壽85歲 愛女林姿佑痛別

市場觀望 國內碳交易掛零…金融業、小規模買賣將成主流

首批國內碳權6,080噸今年10月上架開賣,然而截至目前尚無任何成交案例。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首批國內碳權6,080噸今年10月上架開賣,然而截至目前尚無任何成交案例。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首批國內碳權6,080噸今年10月上架開賣,然而截至目前尚無任何成交案例,熟悉碳交易市場人士表示,由於碳費費率已攤牌,未來國內碳交易價格可望下修;環境部官員分析,製造業、住商部門可能對碳權更加惜售,未來市場主力應會以金融業、小規模碳權為主。 

國內碳權交易所於10月初上架六件定價交易的碳權商品,包括漢寶農畜產企業上架二件,以及漢程客運電動公車、奇美實業、中鋼(2002)、台北101大樓等各上架一件商品,總共上架了6,080公噸,交易金額落在每噸2,500元至4,000元之間,為首年度碳費費率300元的數倍之高。

六件專案中,有五件專案因為已屆銷售期間,昨(4)日都已下架,目前尚無成交紀錄,碳交所表示,由於是首波國內碳權定價交易,業者多先上架一個月試水溫,今日起架上只剩銷售日期至明年3月30日的「台北101大樓停車場採用高效率光源」專案,只剩30噸、每噸3,500元。

首批碳權商品買氣不如預期,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解釋,這些專案因首次上架,且採定價交易,試水溫意味濃厚,買賣雙方需要時間了解需求,可能是買方認為價格不適合,或因碳費管制規範尚未確定正式上路、碳費也還沒開始徵收、企業尚未盤點需求。

他表示,企業可能認為,現在尚無迫切的需求,因而採取觀望的態度,但國內碳權商品除定價交易外,還有拍賣跟協議交易等機制,業者也可重新包裝數量與價格。

另有官員分析,在大眾愈來愈了解碳權市場之後,買家將理性購買所需的碳權商品,且未來六年碳費費率已攤牌,碳權商品價格初期可望略為下修,但隨時間演進,減碳愈來愈難,未來市場價格走勢如何變化仍待觀察。

官員指出,在碳費開徵後,碳費徵收對象預料會惜售國內碳權商品,因為自用可能比出售更為實惠,但也有可能採協議交易等方式,換取最大利益。

同時未來國內碳權商品市場的主力,應該會轉變成為非碳費徵收的對象,也就是金融業者為主,小額度碳權商品會比大額度更具競爭力。

碳交所指出,環境部已核可的國內碳權尚有1,800多萬噸,未經使用註銷部分都是潛在可上架的商品,後續是否會有新上架商品,要由廠商自行評估。

由於國內碳權法定用途,包括環評增量抵換以及抵減碳費。例如廠商如果要擴廠,所新增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需抵換10%,且連續執行十年,碳權為重要抵換來源;另外一個則是抵減碳費,長期來看,都是剛性需求。

減碳 金融業

延伸閱讀

經濟部汰舊換電動車收購金上路 機車每輛2000元

發展研究年會移師高雄 400人齊聚暢談淨零轉型

大同完成首筆藍碳交易

碳費2026正式開徵!一圖看懂費率、對象、收入用途

相關新聞

參加兩岸企業家峰會 工商協進會秘書長朱曦今日突然辭世

工商協進會秘書長朱曦傳出在廈門參加兩岸企業家峰會時突然辭世,工商協進會下午證實此事,但由於事發地點在大陸,目前訊息有些混...

大增氣時代 專家:天然氣減緩暖化是氣候騙局

為提高天然氣供應穩定性,以及滿足2025年燃氣發電占比50%目標,中油三接、台電四接、中油二期,以及七接等計畫在近年不斷...

獨/台北101高層再異動 20年元老營運長劉家豪將退休

台北101再出現人事異動。台北101創始元老、營運長劉家豪將於15日正式退休,離開台北101,公司今天為他舉行歡送會,目...

71家企業買逾900萬度台電小額綠電 得標價最高6.8元

台電11月再次開賣小額綠電,最終71家企業投標採購逾900萬度綠電,較去年首度開賣增加近5成,以製造業為主,得標價格介於...

獨/明年房市資金更吃緊 八行庫明年底前恐減少逾千億不動產放款

據知情人士透露,央行明年底要驗收國銀不動產總量管制成果,其中,八大行庫先前交給央行的不動產水位下降自主管理報告,明年底合...

快去加油 中油:明起汽、柴油各調漲0.1、0.2元

台灣中油宣布,自明(2)日凌晨零時起汽、柴油各調漲0.1元及0.2元,參考零售價格分別為92無鉛汽油每公升28.7元、9...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