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幕後/雲林30億土地標售牽動施俊吉去留 防止賤賣國產被拔官?

台灣金聯董事長施俊吉出面說明離職原委。記者朱漢崙/攝影
台灣金聯董事長施俊吉出面說明離職原委。記者朱漢崙/攝影

賴清德總統上任後的多項公股事業機構的高層人事安排,都有其新氣象,包括八大行庫新任董總普遍由基層升任、台北101董座由形象良好的時尚名人賈永婕出任等,都可圈可點,但這次台灣金聯董事長施俊吉突然被換,外界已在懷疑是否和他不願讓步台金聯萬有紙廠土地標售價格相關,接替他的人選偏偏是在雲林縣前縣長蘇治芬時代出任雲林縣農業處長的頂新集團新零售群執行長呂政璋,台灣金聯麻雀雖小,人事布局卻飽受爭議。

未來呂政璋接手董事長之後,是否應該在台金聯董事會討論此案時迴避?施俊吉未正面回應,但他表示,此案他會向新任董事長交接此事,交接儀式會在本周三下午4時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

施俊吉受訪指出,他之所以向財政部次長阮清華詢問去職的原因,是因為當年他任副閣揆的時候,阮清華時任國安基金執行秘書,2人為了進場救市多有合作,也很熟識,當被告知人事安排時,他只拜託阮一件事:「不要羅織我的罪名!」亦即,不要為了讓人事安排合理化而抹黑他。

施俊吉出任副閣揆時,行長院長是賴清德,施和賴清德、現任閣揆卓榮泰均熟識,施俊吉表示,在今年9月21日的都更博覽會上,卓揆還走到台金聯攤位時,並由他親自簡報,當時卓還向旁人介紹,「他是我的老長官。」一個多月之後施俊吉被撤換台金聯董座職務,始料未及。

這次導致施俊吉去職的導火線,就是雲林北港工業區的原「萬有紙廠」的不動產處理,施俊吉在記者會上強調,他珍惜這塊他處理4年的土地,並再三呼籲不能被賤賣妨害國家利益,那麼合理的市價行情是否超過20億?施俊吉不願正面證實,但表示「這塊地原本的底價是33.8億,不見得第二次標售就直接把價格降至8折,這樣應該算有回答這個問題了」。

施俊吉指出,原萬有紙廠債權複雜,台灣金聯2005年購入部分債權之後,經過十多年的整理,包括他4年前上任之後,拆除66棟頹敗的廠房和78公尺高的巨大煙囪,才使廠區重生再供開發利用,該案在2023年10月17日首次標售。施俊吉並直言,當時適逢大選,時任立委的現任民進黨中常委蘇治芬為選舉造勢集結民眾開協調會,並且發表該案為甲種工業區開發,恐造成環境汙染的言論,當眾要求該案在變更為乙種工業區之前停止標售,甚至當時雖然有多組產業界客戶願投標,但因為選民不理性反應加上地方勢力不斷干擾,使企業退卻,最後流標。

而第二次標售時間是在今年的7月12日,台灣金聯這次改成工業區和住宅區土地可合併或分別投標,但其出價只有13.08億,金額嚴重偏離市場行情而流標。施俊吉也強調,從環境清理迄今就被地方勢力及不理性居民一再阻撓,也令擬進駐的業者心生疑慮和畏懼,台灣金聯是國家的公司,資產處份獲利繳庫,為保護國家物業價值,絕不容許有心人士利用各種手段企圖壓低售價,從中牟取私利。

施俊吉 賴清德

延伸閱讀

遭拔台灣金聯董座 施俊吉:因擋人財路 擔心國產遭賤賣

台灣金聯拔官風暴 施俊吉:懷疑擋人財路被換掉 盼府院不要羅織罪名

雲林男台中警局前潑油燒死人 國民法官今判無期徒刑

82歲許丁鑫助學46年 累計扶助8學童今與認養童相見歡

相關新聞

四接案 環團促謝國樑表態

基隆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四接)本周五第六度叩關環評初審會議,基隆市工商團體昨天首度表態支持四接,同時間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等...

高齡家庭更苦!CPI年增率連四年破2% 去年2.37%高於全體平均

主計總處今日發布2024年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2.18%,同步發布高齡家庭(戶內人口皆為65歲以上)CPI...

【重磅快評】經濟部選擇性支持綠電

推廣綠電、綠鏈企業是經濟部被賦予的任務?其實不全然是,對經濟部「業績」有幫助的企業界當然支持,如果影響經濟部管轄的大企業...

新制勞退基金去年前11月大賺6,940億元 勞工分紅每人可領5.4萬

勞工今年3月分紅可期,隨著2024年台股及全球金融市場震盪走揚,新制勞退基金表現優異,截至2024年11月底,大賺6,9...

500家企業納碳盤查 2030年減碳目標最高30%

環境部昨天公布「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二○三○年較基準年二○○五年減碳百分之廿六至百分之卅,比國發會提出的目...

9個月內第三位 經濟部次長連錦漳請辭獲准

經濟部常務次長連錦漳日前傳出將於明年3月退休,經濟部今則證實,連錦漳請辭已經獲准,預計任職到明年2月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