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昨罷免、明喝咖啡」 朱立倫:兩手策略看清民進黨嘴臉

尹錫悅9000字向人民致親筆信!喊冤「戒嚴不是犯罪」:是總統權限

北捷多元支付閘門啟用時間確定了!這些新付款方式都能「嗶」進站

影/台灣缺工6.6萬還是24萬?立委質疑勞動部掩蓋真相

勞動部長何佩珊(右)今天前往立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進行「我國全時職位缺工概況」專題報告,會前拒絕接受媒體訪問。記者杜建重/攝影
勞動部長何佩珊(右)今天前往立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進行「我國全時職位缺工概況」專題報告,會前拒絕接受媒體訪問。記者杜建重/攝影

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上午邀請勞動部長何佩珊就「我國全時職位缺工概況」赴立法院進行專案報告並備詢。勞動部也首度公布缺工調查結果,部長何佩珊指出,截至今年7月底止,全台約有6.6萬個職缺逾半年找不到人,立委質疑,主計總處8月也公布職缺24.2萬個,立委王育敏問何佩珊:台灣究竟是缺工6.6萬,還是24.2萬人?

何佩珊說,這次調查缺工數以中階技術職類4萬個占59.7%最多,其中,技藝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2.3萬個占34.8%、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1.1萬個占17.0%,事務支援人員5千個占7.9%,最低技術層次的基層技術工及勞力工缺工數為5千個,只占7.7%。顯然台灣最缺的其實是中階技術工,而非基層體力工。

王育敏質疑表示,主計總處8月公布的「113年5月職位空缺統計結果」,截至5月底,工業及服務業職缺數是24.2萬個,王育敏問何佩珊,台灣究竟是缺工6.6萬還是24.2萬人?兩份數據落差之大,達3倍之多,真相到底是什麼?

何佩珊表示,主計總處的職位空缺是詢問業者當下有沒有空缺,但這個缺可能一下子就補上來了,所以主計總處的定義可能不夠精確,她會再跟主計總處溝通,一個月內定調,整合後出一個版本。

國民黨立委王育敏(圖)表示,主計總處公布的工業及服務業職缺數是24.2萬個,而勞動部所指缺工數僅有6.6萬,兩份數據落差之大,問何佩珊「真相到底是什麼」?記者杜建重/攝影
國民黨立委王育敏(圖)表示,主計總處公布的工業及服務業職缺數是24.2萬個,而勞動部所指缺工數僅有6.6萬,兩份數據落差之大,問何佩珊「真相到底是什麼」?記者杜建重/攝影
勞動部公布缺工調查指出,截至今年7月底止,全台約有6.6萬個職缺逾半年找不到人,但立委質疑,主計總處8月也公布職位空缺24.2萬個,立委質疑勞動部數據掩蓋真相。記者杜建重/攝影
勞動部公布缺工調查指出,截至今年7月底止,全台約有6.6萬個職缺逾半年找不到人,但立委質疑,主計總處8月也公布職位空缺24.2萬個,立委質疑勞動部數據掩蓋真相。記者杜建重/攝影
勞動部長何佩珊赴立院報告缺工議題,並首度公布調查結果指出,全台約有6.6萬個職缺逾半年找不到人,但遭立委質疑掩蓋真相。記者杜建重/攝影
勞動部長何佩珊赴立院報告缺工議題,並首度公布調查結果指出,全台約有6.6萬個職缺逾半年找不到人,但遭立委質疑掩蓋真相。記者杜建重/攝影

何佩珊 職位

延伸閱讀

疫後缺工方案達成率僅6% 勞長:業者只想用便宜移工有方案也沒用

截至7月底我國缺工6.6萬 集中於中階技術人力

6.6萬個職缺半年找不到人 勞長:中階技術人力最缺工

壯世代定基本法遭疑疊床架屋 何佩珊:立法值得商榷

相關新聞

四接案 環團促謝國樑表態

基隆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四接)本周五第六度叩關環評初審會議,基隆市工商團體昨天首度表態支持四接,同時間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等...

高齡家庭更苦!CPI年增率連四年破2% 去年2.37%高於全體平均

主計總處今日發布2024年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2.18%,同步發布高齡家庭(戶內人口皆為65歲以上)CPI...

【重磅快評】經濟部選擇性支持綠電

推廣綠電、綠鏈企業是經濟部被賦予的任務?其實不全然是,對經濟部「業績」有幫助的企業界當然支持,如果影響經濟部管轄的大企業...

新制勞退基金去年前11月大賺6,940億元 勞工分紅每人可領5.4萬

勞工今年3月分紅可期,隨著2024年台股及全球金融市場震盪走揚,新制勞退基金表現優異,截至2024年11月底,大賺6,9...

500家企業納碳盤查 2030年減碳目標最高30%

環境部昨天公布「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二○三○年較基準年二○○五年減碳百分之廿六至百分之卅,比國發會提出的目...

9個月內第三位 經濟部次長連錦漳請辭獲准

經濟部常務次長連錦漳日前傳出將於明年3月退休,經濟部今則證實,連錦漳請辭已經獲准,預計任職到明年2月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