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歷年最大手筆紅包!黃仁勳親臨輝達尾牙 員工高喊「Team Taiwan」

影/「給你機會救自己」音樂製作人陳國華兒遭撞飛 肇逃男找到了

因應打詐條例 民眾申辦電信服務未來將透過資料庫確認是否高風險

因應《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打詐條例)公告,各部會修訂相關辦法配合。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於16日委員會議審議通過《電信事業使用指定資料庫核對用戶身分查詢辦法》草案,加強打擊詐欺犯罪的防護措施,要求電信事業於提供電信服務時,須透過指定資料庫(包括戶政、移民署等機關)進行查核,減少人頭門號之申辦情形。

NCC主秘黃文哲表示,目前國內移工人數眾多,新法實施後將針對外籍人士的預付卡進行全面回溯作業,電信業者須排定查詢順序及期程給NCC審查。根據統計,到2024年8月底止,外籍人士向三家電信申辦預付卡總數約221萬餘門號。根據程序,草案後續將依法制作業程序,辦理14天法規預告作業,廣徵各界意見,再送交委員會審查,最快約在11月中下旬正式上路。

因電信服務普及,電信服務如預付卡、漫遊、甚至大批月租門號都成詐騙工具。為避免電信服務被利用從事詐欺犯罪或落入他人不法使用,NCC表示,依打詐條例第19條,電信業者未來查核用戶申辦門號時,應以資料庫輔助進行用戶身分之核對。相關資料庫包括「國民身分證領補換資料查詢系統」、「防詐聯合風險管理系統資料庫」及「移民署資料庫」等,透過更完善的核對用戶身分機制,以確保資料正確性、降低偽冒風險。

NCC表示,申辦電信服務時,不管是本國籍人士或外籍人士,將落實KYC確認用戶身分(雙證件查核)。本國籍人士申辦時業者需透過戶政系統查詢身分證領補換資料庫;外籍人士要查詢移民署資料庫。最後進入165防詐聯合風險管理系統資料庫查詢是否為高風險用戶,若符合才能申辦電信服務,否則將限制或拒絕受理申辦。

NCC表示,此機制係多次與臺灣高等檢察署、內政部警政署及移民署等機關及電信事業協商,期透過公私協力建構聯合防詐機制,減少門號被不當利用的風險,並符合以最小化資料查詢原則下,達到最大堵詐效果,目前行動通信業實務上已使用「國民身分證領補換資料查詢系統」,中華電信10月1日完成介接「防詐聯合風險管理系統資料庫」及「移民署資料庫」,並針對出入境國際漫遊服務進行小範圍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PoC)測試,後續另外2家行動通信業者也將陸續介接資料庫並導入驗證機制,依法落實用戶身分查核。

另外,NCC16日也通過「經限制或停止電信服務達一定次數之高風險用戶公告」草案並開始公告。未來相關草案通過實施後,除了申辦門號須透過指定資料庫進行查核,門號使用者如果三年內遭通報停話達三次者,電信業者都將列管為高風險用戶,3年內、每家電信業者只能各申辦1個門號,減少人頭門號申辦情形。

門號持有人三年內被通告三次停話,將被限制申辦門號。圖/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提供
門號持有人三年內被通告三次停話,將被限制申辦門號。圖/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提供
未來本國籍或外籍人士申辦電信服務都將經過資料庫查核風險才可申辦。圖/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提供
未來本國籍或外籍人士申辦電信服務都將經過資料庫查核風險才可申辦。圖/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提供

NCC 移工 詐騙 身分證

延伸閱讀

NCC將預告電信服務「三振條款」草案 限制高風險用戶門號申辦數量

NCC將修法 限制高風險電信號碼用戶申辦門號數量

詐10.5億西班牙男藏身台灣玩樂 移民署:驅逐限本月23日前離境

嘉義最大臉書社群「嘉義綠豆大小事」被滅團 版主曝原因

相關新聞

四接案 環團促謝國樑表態

基隆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四接)本周五第六度叩關環評初審會議,基隆市工商團體昨天首度表態支持四接,同時間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等...

高齡家庭更苦!CPI年增率連四年破2% 去年2.37%高於全體平均

主計總處今日發布2024年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2.18%,同步發布高齡家庭(戶內人口皆為65歲以上)CPI...

【重磅快評】經濟部選擇性支持綠電

推廣綠電、綠鏈企業是經濟部被賦予的任務?其實不全然是,對經濟部「業績」有幫助的企業界當然支持,如果影響經濟部管轄的大企業...

新制勞退基金去年前11月大賺6,940億元 勞工分紅每人可領5.4萬

勞工今年3月分紅可期,隨著2024年台股及全球金融市場震盪走揚,新制勞退基金表現優異,截至2024年11月底,大賺6,9...

500家企業納碳盤查 2030年減碳目標最高30%

環境部昨天公布「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二○三○年較基準年二○○五年減碳百分之廿六至百分之卅,比國發會提出的目...

9個月內第三位 經濟部次長連錦漳請辭獲准

經濟部常務次長連錦漳日前傳出將於明年3月退休,經濟部今則證實,連錦漳請辭已經獲准,預計任職到明年2月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