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郭智輝奇想 凸顯能源政策謬誤
經濟部長郭智輝拋出要在菲律賓蓋電廠,再透過船隻或者海底電纜把綠電帶回台灣,雖然說還在發想階段,但經長天馬行空的想法一出,引發輿論譁然,連產業界也不埋單,這凸顯了企業家從政若不能謹言慎行,政策八字沒一撇就拋出來測風向,影響的不僅是他個人的信用或仕途,對國家和人民無疑是一場災難。
郭智輝上任後,在能源政策的失言頻頻,「電價不是愈便宜愈好」、「跳電次數沒有比較多,只是因為媒體每天報導」等言論,都讓外界痛批郭智輝是個不接地氣的部長。
郭智輝想要到海外蓋電廠,著眼點在於新設電廠在國內仍有分歧,但包括郭智輝在內政府官員多次強調,綠能絕對夠供企業使用,既然足夠,何必多此一舉跨海到菲律賓蓋電廠再輸送回台灣,郭智輝無疑是在打臉自己、以及緊抱非核家園神主牌的民進黨政府。
海外蓋電廠,加上輸送設備,動輒數千億元,綠電價格肯定比現在更貴,勢必要由企業承擔,否則,如果要靠累計虧損近四千億元的台電,財務被拖垮的速度恐怕只會更快。
企業在國內經營遇到困境,會往海外尋找成本更低的生產基地,這無可厚非。但郭智輝的身分是經濟部長,已經不是科技公司董事長,台灣能源高度依賴進口,一旦外在環境有變,輕則發電成本大增,重則能源短缺無電可用,政府強推綠能,除了減碳外,更說是要提高能源自主性,如今到國外蓋電廠,豈不是又把能源命脈交給他人掌控?
而郭智輝這個完全不符經濟效應的點子,除了他個人「自走砲」個性,背後更再次凸顯現行能源政策的謬誤。國內企業長期以來關切供電不穩的問題,綠電不夠用更是揮之不去的夢魘,尤其面對AI產業發展可能引發的供電不足,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才呼籲核綠共存,畢竟現實的考量是,去掉核能,無法撐起減少碳排的目標。發展風電、光電和保留使用核電並非零和賽局,若能將綠電優先供企業使用,非綠的發電用來因應民生等其他需求,不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只是賴政府一天死抱非核家園的神主牌不放,就只會把自己一步步逼入絕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