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淨零排放報告看到危機PwC曝延緩暖化應加速20倍

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PwC。(PwC/路透)
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PwC。(PwC/路透)

PwC 14日發布《2024淨零排放經濟指數報告》指,與前一年度相較,2023年全球碳密集度降幅僅1.02%,為十年來最低水準,若要將全球暖化限制在1.5度C,須以目前20倍的速度減碳,顯示經濟成長和減碳目標難以平衡,必須加緊腳步,積極對抗暖化。

《2024淨零排放經濟指數報告》中顯示,2023年全球碳密集度僅減少1.02%,降幅為十年來最低;若要將全球暖化限制在1.5°C,碳密集度每年降幅需達20.4%,高於去年的17.2%,減碳速度相當於目前的20倍;2018至2022年氣候災害,如熱浪、洪水和風暴,累計造成歐盟超過1,92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為五年前的兩倍以上。

據COP28協議,2030年前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需累計至少11,000 GW,能源效率年均改善率提升至4%以上。由於各國政策支持、太陽能與風電技術成本下降,使2023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再創新高,總裝置容量增加14%,達到3,870 GW,並有望在未來五年內成長一倍,於2025年超過煤炭成為全球主要電力來源。

資誠指出,化石燃料仍是目前主要的能源來源,2023年化石燃料使用量年成長1.5%,導致耗用每單位能源的碳排量上升。

產業結構、基礎設施、能源政策與技術發展程度,影響各國減碳幅度,2023年七大工業國組織(G7)碳密集度降幅為5.31%,而新興七國(E7)碳密集度上升0.04%,顯示新興市場仰賴化石燃料發展工業化與都市化,仍在努力平衡經濟成長的追求與減碳目標的達成。

另外,資誠提醒,雖然G7國家碳密集度降幅雖然在2023年達到5.31%,但過去五年年均降幅僅3.45%,與2019年水準相比,預估2030年碳排放量將減少19%至33%,但仍遠低於巴黎協定目標所需的58%減排量,G7國家需在2030年前加速淘汰煤炭、終止化石燃料補貼,擴大對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的投資。

PwC與WEF合作研究發現,企業若啟動節能、提升能源效率、與價值鏈合作等三大面向行動,2030年全球可望降低31%能源密集度,每年節省2兆美元。此仰賴政府與企業共同努力,擴大跨產業、供應鏈和公部門的廣泛合作,推動鼓勵降低能源密集度的政策。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指出,全球暖化不只危害環境,更持續影響企業獲利能力。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企業必須評估法規及消費者行為的變化如何對營運方式產生影響,並重新將氣候風險及機會整合至營運策略中,採取營運模式的創新和轉型,以因應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提升企業價值,邁向永續未來。

暖化 減碳

延伸閱讀

盧秀燕籲碳費8成留地方 彭啓明:專款專用減碳成效優先

立委要求承諾油電不因碳費上漲 彭啓明回擊:這是政治語言

碳費估年收60億元 彭啓明:嚴謹檢視運用不撒幣

不用核能讓碳費調漲沒完沒了?彭啓明:影響不大

相關新聞

房價不會雪崩…打房政策影響真的非常有限! 小童:「低利率」是元凶除非暴力升息

台灣的低利率環境就是房價易漲難跌的元凶,而有錢的人因為還是有錢,所以他們會選擇去承接相對合理或相對低價、具有發展潛力區域的房屋。

失聯移工合法化…勞部座談 一面倒反對

商總理事長許舒博前天提及勞動部允諾有條件開放服務業引進移工,也會思考逃逸移工如何回歸正常程序。巧合的是,勞動部昨邀相關團...

參加兩岸企業家峰會 工商協進會秘書長朱曦今日突然辭世

工商協進會秘書長朱曦傳出在廈門參加兩岸企業家峰會時突然辭世,工商協進會下午證實此事,但由於事發地點在大陸,目前訊息有些混...

大增氣時代 專家:天然氣減緩暖化是氣候騙局

為提高天然氣供應穩定性,以及滿足2025年燃氣發電占比50%目標,中油三接、台電四接、中油二期,以及七接等計畫在近年不斷...

獨/台北101高層再異動 20年元老營運長劉家豪將退休

台北101再出現人事異動。台北101創始元老、營運長劉家豪將於15日正式退休,離開台北101,公司今天為他舉行歡送會,目...

71家企業買逾900萬度台電小額綠電 得標價最高6.8元

台電11月再次開賣小額綠電,最終71家企業投標採購逾900萬度綠電,較去年首度開賣增加近5成,以製造業為主,得標價格介於...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