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預算經費遭砍引發爭議 陳沂喊「我不需要公視」挨轟

3縣市發布低溫特報 氣溫急凍「下探10度」冷到明清晨

合歡山「警」色瞬間爆紅!7千人被融化 網直呼:最可愛的警察杯杯

修法「滿65歲不用強制退休」 對勞工有什麼好處?年金給付改變?一次看懂

立法院通過勞基法修正案,其中,最受人矚目的就是正式放寬「65歲強制退休」的規定。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通過勞基法修正案,其中,最受人矚目的就是正式放寬「65歲強制退休」的規定。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人口老化危機悄然而至,這也讓勞動市場出現結構性的改變,就在今年7月,立法院通過勞基法修正案,其中,最受人矚目的就是正式放寬「65歲強制退休」的規定,不過,這樣的規定,對勞工會產生什麼影響?退休年齡延後又有什麼好處?年金給付有什麼改變?

日前,《勞動基準法》第54條修正條文正式通過,也就是說,勞工在滿65歲後,如果想繼續工作,勞雇雙方「得協商」延後退休年齡,但是,許多民眾依字面上的意思,以為滿65歲後,雇主不得強制勞工退休。

不過,有勞團指出,實際上修法後,與現行實務差不多,僅是將協商可能性明文入法,若勞工與雇主合意,則可以延後強制退休年齡,在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雇主不得任意更改。勞動部也指出,修法的意義在於鼓勵中高齡及高齡員工能持續投入職場。

延後退休有什麼好處?年金給付可增4%~20%

對於已屆齡退休的民眾而言,如果決定晚點退休,對自己未來的退休生活有什麼好處?

事實上,對於年滿65歲仍繼續工作的勞工,在未來請領勞保年金時,享有一些好處,包括年資累計無上限、年金給付有展延機制,每延1年給付金額提高4%,最多可增加20%,這也代表年資愈長且延後請領,每月及最終領到的年金也會愈多。

對於現行的勞保年金制度,勞動部補充說明提到,勞保年金制度實施時,已明定老年年金給付的法定請領年齡,將逐步提高至65歲(113年為64歲,115年為65歲)。

勞工若符合法定請領年齡,保險年資合計滿15年,並辦理離職退保者,可依規定請領老年年金給付。另外,勞保年金的年資採計無上限,勞工退休前加保的年資皆可併計,因此投保年資愈多,請領的年金金額將愈高。

另外,勞動部提醒,勞保老年年金給付定有展延年金給付的設計,勞工保險年資滿15年,只要過了法定請領年齡後(113年為64歲)再提出申請,每延後1年請領,給付金額會增給4%,最多增給至20%,並依增給計算之金額發給至終身,活到老、領到老,勞保年資愈長且延後請領,每月及最終領到的年金金額也會愈多,可提供老年經濟生活安全保障。

勞動部指出,勞工續留職場,繼續參加勞保,仍享有請領勞保其他保險給付包括傷病、失能及家屬死亡喪葬津貼等權益,另外,於年滿65歲前也受有就業保險之保障,如遭遇資遣等非自願離職時,可享有最長九個月的失業給付,及參加職業訓練期間請領最長六個月的職訓生活津貼。

(本文出自2024.10.04《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退休金

延伸閱讀

畢業生無奈曝月薪僅30K 一片網友淚崩取暖:你不孤單

自願提繳退休金影片沒人看?勞部:承辦業者成果展示非宣傳

退休金算盤/勞保薪資動手腳 打錯算盤

退休族重返職場 逾55萬人投保勞工職業災害保險

相關新聞

四接案 環團促謝國樑表態

基隆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四接)本周五第六度叩關環評初審會議,基隆市工商團體昨天首度表態支持四接,同時間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等...

高齡家庭更苦!CPI年增率連四年破2% 去年2.37%高於全體平均

主計總處今日發布2024年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2.18%,同步發布高齡家庭(戶內人口皆為65歲以上)CPI...

【重磅快評】經濟部選擇性支持綠電

推廣綠電、綠鏈企業是經濟部被賦予的任務?其實不全然是,對經濟部「業績」有幫助的企業界當然支持,如果影響經濟部管轄的大企業...

新制勞退基金去年前11月大賺6,940億元 勞工分紅每人可領5.4萬

勞工今年3月分紅可期,隨著2024年台股及全球金融市場震盪走揚,新制勞退基金表現優異,截至2024年11月底,大賺6,9...

500家企業納碳盤查 2030年減碳目標最高30%

環境部昨天公布「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二○三○年較基準年二○○五年減碳百分之廿六至百分之卅,比國發會提出的目...

9個月內第三位 經濟部次長連錦漳請辭獲准

經濟部常務次長連錦漳日前傳出將於明年3月退休,經濟部今則證實,連錦漳請辭已經獲准,預計任職到明年2月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