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股道指漲300點 但創逾半世紀總統上任百日最差表現

外銷連六紅!看好年底消費性電子旺季 Q3年增上看7.5%

外銷訂單連續2個月逾500億美元,9月外銷訂單金額上看558億美元,年增8.6%。圖/本報資料照片
外銷訂單連續2個月逾500億美元,9月外銷訂單金額上看558億美元,年增8.6%。圖/本報資料照片

經濟部24日公布8月外銷訂單金額為502.2億美元,連續2個月在500億美元以上,為歷年同月第三高,較去年同期成長9.1%,主要是受惠於AI、雲端產業、高效能運算等需求不墜,加上消費性電子備貨效應。

經濟部對未來外銷訂單成績也有信心,統計處長黃于玲表示,科技新品應用、AI利多持續、消費性電子產品進入年底銷售旺季等,均有助於拉抬訂單。預估9月接單金額538億美元至558億美元,年增4.7%至8.6%;第三季外銷訂單為1540億至1560億美元,年增6.1%到7.5%。

各主要貨類中,除塑橡膠製品外,訂單金額都較去年同期成長。資訊通信產品訂單金額是141.4億美元,年率16%,主要是因為人工智慧、雲端產業持續熱絡,推升伺服器訂單持續擴增,再加上手機的新品備貨、筆單接單成長,以自東協增加6.5億美元 歐洲增加5.1億美元為較多

電子產品的訂單金額是178.4億美元,年增13.2%,也是因為AI、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續強 再加上消費性電子新品上市的備貨需求,帶動了相關供應鏈包括IC製造、晶片通路、IC設計,以及印刷電路板、記憶體等的接單增加比較明顯,以接自美國訂單增加12.7億美元為較多。

光學器材因手機新品備貨需求擴增,帶動光學鏡頭接單續增,加上光學檢測侑量測設備、背光模組接成長,金額18.9億美元,年增5.1%。

傳產貨品方面,隨著各國積極擴充半導體產能,帶動半導體設備需求熱絡,加上部分鋼材及金屬製品拉貨動能增溫,石化產品售價上漲及藥品接單成長,機械、基本金屬,以及化學品訂單分別年增4.0%、0.2%、7.7%,但塑橡膠製品持續受到海外同業產能開出影響,接單衰退3.2%。

主要訂單來源,美國、中國大陸及香港、歐洲、東協、日本等地均有成長,以東協成長21%最多,其次是美國成長11.2%。黃于玲分析,東協訂單有兩大利基,一是供應鏈重組,帶動3C產品接單增加,二是東協受惠於供應鏈重組趨勢,消費能力也會加強,慢慢地會形成一個消費市場,因此不論是從供應鏈角度帶動的原材物料需求,或是終端需求的部分,預期未來都會有不錯的表現。

此外,美東碼頭工人醞釀10月罷工是否對外銷訂單造成影響?黃于玲表示,目前調查廠商預期9月整體外銷訂單金額將較8月增加,但並未調查到對未來訂單的看法,美東港口罷工的發展值得關注,因為時間相當接近美國的消費旺季,統計處將密切關注。

AI 半導體 晶片

延伸閱讀

全家看好移民工市場持續擴大 推三大策略搶占商機

8月外銷訂單年增9.1% 「蘋果光」將出現?經濟部:期待第4季接單旺

AI繼續發威!新手機備貨需求增溫 8月外銷訂單連六紅

NBA/看好年輕雷霆滿滿天賦 海瓦德:他們具備所有成功條件

相關新聞

經濟部投審會今核准3項對外投資 未見台積赴美投資案

經濟部投資審議會今天召開第19次會議,會中共核准重大投資案件6件,對外投資部分有3件,其中以國巨斥資日幣777億9710...

「保健食品高關稅」王世堅近一年前就已砲轟過!至今問題卻依舊未解

川普掀起關稅爭議,意外讓台灣民眾驚覺...台灣保健食品價格竟比美國高出三倍!背後藏著的,不只是市場競爭問題,更是高關稅政策長年未解的結構性弊病。 編輯推薦台灣維他命是美國的三倍價格!網嘲諷:多虧

職業熱傷害 六都潛在經損397億

夏季氣溫愈來愈高,近三年成人熱傷害病例成長百分之七十四點四。綠色和平統計推估,二○二二年至二○二四年,六都熱危害總小時數...

在野提議普發現金 卓揆首表態不是最佳解決方案

在野黨提出要普發現金一萬元,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24日,明確表態,稱國家面臨外交、軍事及財政重大衝擊,普發現金並非此時最...

重啟核三公投付黨團協商 核安會主委:非公投過了就能延役

核三廠2號機即於今年5月17日停機,屆時台灣將正式進入非核家園。民眾黨上周拋出重啟核三公投案,已逕付二讀並送交黨團協商。...

非核家園應延至2035年? 陳明真鬆口:確實可減輕供電壓力

民進黨前不分區立委陳明真去年接任核安會主委一職,不過他在2022年投書媒體指出,近年電力供需不穩,2025年非核家園建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