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選商研議撤除國產化 業界:攜手國際...優勢互補
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可能不再是鐵板一塊,業內人士說,雖還沒有看到具體政策,但若真能擺脫國產化,與國外有經驗的國家如南韓等合作,雙方優勢互補,再到台灣進行大組合,就能加速進程,反而能帶旺產業鏈。
以中鋼(2002)旗下興達海基為例,為「離岸風電百分百國產化」已經耗盡二個資本額,約60億元幾乎全部虧損,卻仍未見成果。因此未來需要改變商業模式,才能振衰起敝。不過專業人士也指出,新的商業模式需要長時間談判,才能獲得成效。
此外,隨著離岸風電繼續往外海推進,第三期的風場水深可能達50公尺以上,將採用浮式風電平台,如此一來對興達海基又是考驗。因為興達港太小,容不下浮式風電平台,前景困難重重。
至於對相關供應鏈影響,重電業者指出,目前在手訂單以強韌電網訂單居多,且全球淨零排放讓綠能產業興起,未來又有AI資料中心對重電設備需求,長期而言影響不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