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糗!打開Threads被入侵「脆被芋頭附身」超崩潰 真相揭曉笑翻網

台南規模5.7「屬0121嘉義大埔餘震」氣象署:未來仍有規模5地震

黃仁勳一句話戳破量子電腦泡沫 但量子密碼將率先實現

真的缺電了嗎?桃園以北設大型數據中心一律不核准 台電說話了

台電10日強調,台灣不缺電,但如果大家都只要科技廠,不要發電廠,那很快就會出現區域性的供電困難,而且一直阻撓電力建設,就是在製造缺電的風險。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電10日強調,台灣不缺電,但如果大家都只要科技廠,不要發電廠,那很快就會出現區域性的供電困難,而且一直阻撓電力建設,就是在製造缺電的風險。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日前受訪表示,桃園以北設大型數據中心一律不核供,主要是中電北送到桃園已出現瓶頸。此舉也是台電為穩定供電,首次限制用電大戶設置地點,意外引發外界擔憂台灣是否真的缺電了嗎?

台電10日強調,台灣不缺電,但如果大家都只要科技廠,不要發電廠,那很快就會出現區域性的供電困難,而且一直阻撓電力建設,就是在製造缺電的風險。

台電表示,鼓勵科技業優先到支持設立電廠的縣市、「就源」投資設廠,也借鏡國際經驗,引導用電量5MW以上資料中心,優先至擁有充足再生能源與大型電源的中南部地區設廠,協助業者減碳並提高國際競爭力同時,讓負載與電源端相互匹配,共創雙贏。台電也呼籲各界,共同支持電廠及輸變電及配電設備等電力建設。

台電指出,北部地區因電力建設興建困難,導致發電量少於用電量。以2023年為例,北部用電量931億度,發電量750億度,供需差距高達200億度。而中部與南部地區,目前發電量都大於用電量。因此,縱使從全國角度來看,電力供應足以滿足用電需求,但從區域平衡的角度,北部用電需求高度仰賴南電、中電北送,是不爭的事實。當北部的電廠跟電網建設得到支持,讓北部發電更有餘裕時,台電當然會支持每個地方的經濟發展用電。

此外,台電進一步指出,北部電網受陽明山、大漢溪天然地形區隔影響,可進一步分為「北東」及「北西」電網。隨著北東電網內機組陸續除役,未來僅剩花蓮的和平電廠130萬瓩,屆時供需缺口恐達470萬瓩,而且受到區域內機組故障和電網輸送能力限制等外在因素的影響,無法保證其他地區的電力能足量供應,即使輸送也需要其他地區增加發電來供應。因此台電一再疾呼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的必要性。

台電表示,資料中心屬於用電密度極高之產業,對於電力系統影響甚大,因此世界各國皆謹慎面對並嚴格控管。如新加坡曾於2019年暫停資料中心設廠申請,雖於2022年重新開放,但對資料中心用電量與能源效率皆有嚴格標準。為確保電力系統穩定與安全,台電參考新加坡、韓國經驗,透過用電控管,引導用電量5MW以上資料中心,優先至擁有充足再生能源的中南部地區設廠,不僅協助業者減碳並提高國際競爭力,也讓負載與電源端相互匹配,減少電源輸送的耗損。

台電表示,長途輸送電力除將增加能源耗損,也將增加電網負荷及風險。反之,如果每個區域自己都有充足的電源,可避免過度仰賴外援,並就近供應電力,提升電網韌性。電源開發須以「區域平衡」為原則,才能有效降低風險。台電於北中南地區皆加速推動電廠、變電所及輸電線路建設工程,加速電網改善、提升輸電容量,盼各界持續支持電力建設興建,共同提升電力供應的韌性和穩定性。

台電 電廠

延伸閱讀

桃園又停電!近千戶民眾受影響 台電搶修中

數據中心位桃園以北不供電 許宇甄:曾文生打臉政府說不缺電

經長盼漲工業電價 李彥秀:政策未明前放話 打臉卓揆

台電推電廠直供園區 中科南科輸電線拚2032年完成

相關新聞

最新年終排行榜金融業13連霸 最低這產業平均0.69個月

年終獎金陸續開獎,104人力銀行調查,2024企業平均發放1.12個月年終,其中金融業奪下13連霸、預期平均1.88個月...

政府撥補、投資效益挹注…勞保破產延至2031年 潛藏負債擴大

最新勞保精算報告昨出爐,因政府連年撥補、投資效益大好,勞保基金用罄大限自二○二八年延至二○三一年,但潛藏負債卻增加至十三...

旅館輪班間隔 勞部評估有條件鬆綁

交通部觀光署提案鬆綁一般旅館業房務清潔等人員輪班間隔時間以改善缺工問題,勞動基準諮詢會昨開會討論認為,在天災、事變或突發...

四接案 環團促謝國樑表態

基隆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四接)本周五第六度叩關環評初審會議,基隆市工商團體昨天首度表態支持四接,同時間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等...

高齡家庭更苦!CPI年增率連四年破2% 去年2.37%高於全體平均

主計總處今日發布2024年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2.18%,同步發布高齡家庭(戶內人口皆為65歲以上)CPI...

【重磅快評】經濟部選擇性支持綠電

推廣綠電、綠鏈企業是經濟部被賦予的任務?其實不全然是,對經濟部「業績」有幫助的企業界當然支持,如果影響經濟部管轄的大企業...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