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北部雨彈突襲 吳德榮:貝碧佳周日撲向長江口 中秋節水氣移入台灣東側

明年總預算歲出歲入雙破3兆 財政部:評論與事實不符

立委評論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出歲入編列破3兆,財政部國庫署表示,整體預算秉持「量入為出」原則。第一次編列總預算賸餘,是不容抹滅的事實。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立委評論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出歲入編列破3兆,財政部國庫署表示,整體預算秉持「量入為出」原則。第一次編列總預算賸餘,是不容抹滅的事實。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針對立委評論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出歲入編列破3兆,財政部國庫署昨日晚間表示,整體預算秉持「量入為出」原則,歲入歲出賸餘209億元,為自109年度編列平衡預算後,第一次編列總預算賸餘,是不容抹滅的事實。

財政部指出,預估114年底中央政府1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占前3年度名目國內生產毛額(GDP)平均數28.6%,距債務存量40.6%上限,尚有12個百分點,具財政韌性因應緊急重大政務需求。

國債鐘狀況方面,105年5月20日蔡總統上任時長期債務5兆3988億元,短期債務2443億元,合計5兆6431億元,人均負債24萬元;113年卸任時長期債務5兆9938億元,短期債務3710億元,合計6兆3648億元,平均每人負擔債務27.2萬元。

財政部說明,主因時值國庫上半年大宗稅款尚未入庫,收支無法配合,須採短期融資調度,為歷來國庫收支調度日常,今年5月及6月大宗稅款入庫後,陸續清償短期融資調度債務,並全數執行年度債務還本預算。

截至113年7月31日止中央政府1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實際數降至5兆8780億元,短期債務降至1250億元,合計6兆30億元,除以全國人口數後平均每人負擔債務降至25.6萬元。

國庫署指出,相對公共債務法管制中央法定債限是以前3年度名目GDP平均數為計算基準,顯示國債鐘僅簡單以人均數字反映債務負擔,卻忽略經濟發展帶動的國民所得強化承擔債務的能力。

另外,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依法編列債務還本1415億元,依公共債務法規定,以稅課收入至少5%至6%編列債務還本,財政部籌編總預算案時均依規定編列債務還本。

至於114年度編列債務還本1415億元,為自91年修正公共債務法增訂債務還本下限後,於預算編列階段創24年來預計還本新高。後續於當年度預算執行時,將審視歲入執行狀況,再依法增加債務還本,俾有效降低長期債務餘額,嚴守財政紀律。

財政部也解釋,勞工保險基金精算負債屬未來或有給付責任性質,為未來社會安全給付義務,可透過費率調整、給付條件改變、改善經營績效及保險財務結構因應,未必成為實質債務。依國際組織標準,採備註或補充報告方式揭露,不計入一般政府負債。

而關於立委以審計部報告,指中央政府未來5年財政完全無法樂觀,財政部新聞稿提到,考量該推估數據是早前112年行政院主計總處會同財政部,依財政紀律法第13條規定及行政院訂定「中央政府辦理設定平衡預算目標實施方案」辦理,主計總處112年10月公布113年度至119年度中央政府財政收支推估情形;但時空環境已有變化,後續將配合主計總處於114年度總預算案籌編完成後,滾動檢討中央政府財政收支推估情形。

債務 財政部

延伸閱讀

我國整體負債近20兆 朱立倫批民進黨:「變魔術」粉飾太平

明年政府歲入歲出雙破3兆元 李彥秀:財政地獄剛開始

酸總統昔喊修財劃法最大聲 朱立倫要財政部9月提版本

經濟日報社論/財政警訊連連 政府不能再虛耗

相關新聞

顧問開嗆:經發會建言涉私利

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顧問會議上周閉幕,經發會顧問朱敬一、林明仁、陳東升與劉錦添昨發五提醒,質疑部分顧問建議有利益之私,特...

台灣明年排碳有價! 彭啟明籲企業自主減碳「爭取優惠費率」

明年元旦起將針對全台500間工廠、281間公司收取碳費,台灣進入「排碳有價」時代,目前一般費率起徵價為每噸300至500...

碳費後年開始收費 彭啟明:企業自主減碳碳費可打2折

環境部昨天召開第五次碳費費率審議會,環境部長彭啟明今天出席新北市2024年災害管理研討會受訪時表示,一般費率約300元至...

2026年開始收費 碳費預計2030漲至1200元

環境部昨天召開第五次碳費費率審議會,討論包含費率訂定法制作業、費率調整規畫,以及不同費率方案對個別產業的衝擊影響評估等,...

8月出口創新高!連10紅、436億元優於預期

8月出口436.4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新高,較上月增 9.3%,較去年同月增 16.8%,連10紅;累計前8月出口3085...

我遠漁3度入美強迫勞動清單 民團批政府不改革

美國勞動部五日發布最新「童工及強迫勞動製品清單」,其中台灣遠洋漁船所捕撈的漁獲也被列入名單之中,這是台灣遠洋漁業,繼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