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價崩」了 投資人湧「賣房救市」拋售潮?房產專家這麼看

受各方利空衝擊,台股5日下跌逾1,800點,各界認為將影響房市,惟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觀察過去全球七次股災顯示,國內雖有「股房連動」情形,但股災與房市成交量並不一定正相關。住商機構提供
受各方利空衝擊,台股5日下跌逾1,800點,各界認為將影響房市,惟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觀察過去全球七次股災顯示,國內雖有「股房連動」情形,但股災與房市成交量並不一定正相關。住商機構提供

受各方利空衝擊,台股5日下跌逾1,800點,各界認為將影響房市;惟住商機構觀察內政部資料,自2003年SARS以來歷次七次全球股災中,其中2008年金融海嘯、2011年美債危機、2015年中國股災及2022年FED停止QE等,當年度買賣移轉棟數與前一年相比出現跌幅,惟2003年SARS、2018年美中貿易戰及2020年COVID-19數次股災,當年度買賣移轉棟數反而成長,顯示國內雖有「股房連動」情形,但股災與房市成交量並不一定正相關。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今年上半年台股創新高,市場游資熱錢滿滿情況下,讓全台移轉棟數有感上升,惟下半年面臨股災,且國內各銀行房貸水位緊縮,加上政府仍維持打炒房態勢,房市能否延續買氣,有待市場觀察。

住商機構觀察自2003年SARS以來共7次股災,有4次股災當年度買賣移轉棟數出現下滑,其中與金融海嘯、美債危機、中國股災以及FED停止QE等國際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徐佳馨分析,全球股災造成長時間經濟危害,衝擊國家整體發展,雖說當時平均房貸利率並不高,但投資人受創慘烈,致使房市交易量難有表現。

其中,最值得關注是2015年中國股災,當時隔(2016)年買賣移轉棟數僅24.5萬棟,創下歷史低點,主因是「房地合一稅」初上路,重挫房市信心,交易量急縮,不過隔年因諸多區域房價盤整吸引買方回籠,加上當時並無打房新政,不動產市場立即谷底回升。

另外,若觀察近年全球天災如SARS、COVID-19,當年度買賣移轉棟數表現卻是更勝去年,甚至有買氣延續至隔年的趨勢。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表示,2020年COVID-19侵襲台灣,央行立刻降息1碼,且美國無限QE(量化寬鬆),導致市場熱錢豐沛,資金流入房市;此外,2003年SARS當時土增稅減半徵收刺激不動產交易,故SARS次年買賣移轉棟數高達41.8萬棟,可見政策與主要國家經濟策略對房市影響至深。

賴志昶認為,不少民眾認為股市重挫恐間接衝擊房市,期待搶進房市低點,不過房地產因為變現速度慢,雖說確有「股房連動」情形,惟房市表現總是慢半拍,且由於房市物件流動性低,市場傳聞投資客「賣房救市」恐怕遠水救不了近火,難有「拋售潮」出現。

另外,賴志昶強調,當前房地產市場仍面臨「房地合一稅2.0」、預售屋禁轉售等閉鎖期影響,整體供給量低,購屋者若非事後諸葛,難抓到真正低點進場,惟未來除卻股市震盪、美國大選等因素,目前銀行限縮房貸的隱憂仍在,購屋者除看大環境外,不妨多注意個案環境與條件,並備妥充足銀彈,才能在危機入市,買到真正具優勢的好屋。

房市 股災

延伸閱讀

8月股災仍創高 五檔 ETF 淨值逆勢揚

台股40分鐘跌掉809點翻黑 盤中振幅4.93% 靠台積電翻紅

台股兩個交易日市值蒸發8.91兆元 謝金河:世界的震央在日本

台股2萬點震盪...ALL IN好時機?理財專家3點分析大跌原因:調整比重為佳

相關新聞

台灣明年排碳有價! 彭啟明籲企業自主減碳「爭取優惠費率」

明年元旦起將針對全台500間工廠、281間公司收取碳費,台灣進入「排碳有價」時代,目前一般費率起徵價為每噸300至500...

碳費後年開始收費 彭啟明:企業自主減碳碳費可打2折

環境部昨天召開第五次碳費費率審議會,環境部長彭啟明今天出席新北市2024年災害管理研討會受訪時表示,一般費率約300元至...

2026年開始收費 碳費預計2030漲至1200元

環境部昨天召開第五次碳費費率審議會,討論包含費率訂定法制作業、費率調整規畫,以及不同費率方案對個別產業的衝擊影響評估等,...

8月出口創新高!連10紅、436億元優於預期

8月出口436.4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新高,較上月增 9.3%,較去年同月增 16.8%,連10紅;累計前8月出口3085...

我遠漁3度入美強迫勞動清單 民團批政府不改革

美國勞動部五日發布最新「童工及強迫勞動製品清單」,其中台灣遠洋漁船所捕撈的漁獲也被列入名單之中,這是台灣遠洋漁業,繼二○...

8月CPI年增2.36% 連4月超出警戒

主計總處昨天公布八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百分之二點三六,雖較七月百分之二點五三收斂,但連續四個月超出百分之二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