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零負評YTR」孫女遭質疑白吃白喝?罕動怒回擊:這樣列夠詳細了嗎

川普已成「放羊的孩子」放話股市還是續漲?他曝市場態度變了

星巴克「買一送一」加碼!再延長2天、一樣有星冰樂

渣打集團上調2024年台灣 GDP 至3.7%:去庫存告終

渣打集團11日宣布,上調2024 年台灣GDP經濟成長預估至3.7%,前為3.1%。渣打銀行東北亞區高級經濟師符銘財指出,台灣經濟在2024年初有個強勁的開始,下半年的成長動能來自電子產業循環回升,資本支出擴張,以及去庫存化告終,經濟成長的動能將於下半年明顯轉強。通膨將於下半年逐漸緩減,央行維持利率不變。

符銘財指出,通膨將於下半年逐漸減緩,部分原因是基數效應的影響所致。5月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雖較去年同期上升2.24%,但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通膨率與去年同期相比,連續兩個月維持在低於2%以下的漲幅。加上政府在下半年未有進一步調漲電價的計畫,這應該有助於消弭民眾對第二波電價調漲的擔憂。

國內消費則因勞動力需求殷切和股市活躍繼續保持穩定。逐漸回溫的旅遊數據也顯示,台灣應能達到2024年1,000 萬海外旅客到訪的目標。因此,渣打將2024年全年GDP經濟成長預測上調為3.7%(前為 3.1%)。但,近期衍生的政治不確定性、以及地緣政治和貿易的緊張局勢依舊,仍為最下半年的景氣帶來了下行風險。

電子產業循環回升+去庫存化告終 支持GDP成長

符銘財指出,電子產業的循環回升及去庫存化的告終將是繼續支持GDP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而幾家主要科技廠商對下半年的經濟展望亦表樂觀。被視為業務信心指標的季節性電子產品PMI ,在近兩年的萎縮後已連續三個月維持在成長區間。

2024年前四個月新登記工廠數量較去年同期成長19%來到1,425家,也扭轉了2023年同期相比下跌0.7%的頹勢。

素有「科技產業信心指數的重要指標」半導體和IC晶片設備進口量,5月份較去年同期成長了11.1%,這是自2019 年9月以來的首次的成長,半導體和IC晶片設備進口的回升,也可視為未來資本支出增加的前兆,對以科技產業為主且高度依賴貿易的台灣經濟來說,無疑是下半年經濟成長的喜訊。

此外,半導體IC晶片和資訊與通信科技產品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年成長率分別在2023年下跌17.8%和9.8%後,今年5月也分別較去年同期成長4.8%和67%。

最新數據顯示全球對人工智慧相關設備的需求強勁,認為可能是美國以出口管制限制中國大陸獲得高性能IC晶片的影響開始減弱,或是改採降低IC晶片規格以繼續提供中國廠商貨源。

展望下半年,民間固定資本投資的顯著回升將為經濟成長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撐。經季節性調整的實際固定資本投資,終結之前連續五季的下跌(自2000 - 2001年科技泡沫以來最長的下跌期),今年第1季較前期成長了 1.48%,成就了連續兩季的正成長。

另一個好消息是,季節性調整後的失業率在 2024 年的前四個月幾無變化,維持在 3.4%,主要來自於運輸與旅遊餐飲業的人員增聘。

晶片 消費者物價指數

延伸閱讀

壯大金融業產值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推動金控優質整併

三星工會喊無限期罷工 恐威脅晶片生產

耐能Kneron攜手飛利浦 共築更安全、便捷的智慧生活

電業法協商沒簽字 韓國瑜突冒金句「拜託不要提頭髮」惹眾笑

相關新聞

「保健食品高關稅」王世堅近一年前就已砲轟過!至今問題卻依舊未解

川普掀起關稅爭議,意外讓台灣民眾驚覺...台灣保健食品價格竟比美國高出三倍!背後藏著的,不只是市場競爭問題,更是高關稅政策長年未解的結構性弊病。 編輯推薦台灣維他命是美國的三倍價格!網嘲諷:多虧

職業熱傷害 六都潛在經損397億

夏季氣溫愈來愈高,近三年成人熱傷害病例成長百分之七十四點四。綠色和平統計推估,二○二二年至二○二四年,六都熱危害總小時數...

在野提議普發現金 卓揆首表態不是最佳解決方案

在野黨提出要普發現金一萬元,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24日,明確表態,稱國家面臨外交、軍事及財政重大衝擊,普發現金並非此時最...

重啟核三公投付黨團協商 核安會主委:非公投過了就能延役

核三廠2號機即於今年5月17日停機,屆時台灣將正式進入非核家園。民眾黨上周拋出重啟核三公投案,已逕付二讀並送交黨團協商。...

非核家園應延至2035年? 陳明真鬆口:確實可減輕供電壓力

民進黨前不分區立委陳明真去年接任核安會主委一職,不過他在2022年投書媒體指出,近年電力供需不穩,2025年非核家園建議...

中經院:今年經濟成長難保3 最慘恐零成長

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計畫,導致全球經濟不確定風險全面上升,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表達,將全面下修全球經濟成長...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