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接單國內生產比創11年新高 中國占比探新低
經濟部統計處今天公布「外銷訂單海外生產實況調查」,受惠AI需求擴增,112年外銷訂單國內生產比率達49.1%,為102年以來、11年新高;另在供應鏈分散布局趨勢下,中國大陸生產比率探新低,東協生產比率則續創新高。
經濟部統計處今天公布「外銷訂單海外生產實況調查」,共調查2826家,回收樣本2795家,回表率98.9%。
調查結果顯示,112年外銷訂單中,以國內生產比率占49.1%最高,較前一年上升0.3個百分點,為102年以來新高。統計處指出,主因高效能運算及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擴增,IC設計、伺服器、筆電及網通產品廠商擴大國內生產比重,拉高整體接單國內生產比率。
其次,在中國大陸及香港生產占37.8%,較111年下降0.9個百分點,為有調查新低;東協占7.0%排第3,較111年上升1.2個百分點,續創新高,則是因美中紛爭、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持續牽動全球供應鏈重組,東協成為台商海外布局的重要生產基地,其中以越南生產占2.6%最大。
進一步觀察112年外銷訂單生產方式,以「自行生產(含交付子公司或關係企業生產)」占81.7%最高,較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其次為「委託他廠代工生產」占9.7%,較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向他廠購買產品」則占8.5%,較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
統計處表示,原因是筆電、晶圓代工、印刷電路板等廠商接單減少,拉低自行生產比重,加上以向他廠購買為主的晶片通路商接單增加,提高整體向他廠購買比重。
攤開調查回收樣本,112年有海外生產廠商798家、占28.6%,其海外生產原因以「配合客戶要求」占53.4%續居首位,較111年上升3.3個百分點,其次為「生產成本低廉」占45.7%,較111年下降4.0個百分點,相較於99年最高達73.2%更是明顯減少,顯見生產成本低廉誘因已明顯降低。
統計處指出,各外銷業者主要競爭對手,以面臨國內同業者占50.4%最多,較111年下降1.5個百分點,其次為陸系企業占25.1%,較111年上升2.7個百分點,歐美系企業、日韓系企業分居第3及第4。
就主要貨品類別觀察,各貨品均以「國內同業」為首要競爭對手,其中以資訊通信產品占比達70.2%最高,電子產品亦逾5成以國內業者為主要競爭對手;此外,各貨品視陸系企業為競爭對手占比均較前一年上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