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大不孕症權威性騷案 陳思原首發聲明:抗議台大懲處

地牛再翻身!台南南化規模4.1地震 10縣市有感「最大震度4級」

鈕承澤假釋成功出監!戴墨鏡直奔北檢報到 見媒體第一反應曝光

印度「台灣形象展」 7月首都新德里登場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與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27日為2024年印度台灣形象展召開展前記者會,現場展出10家精選亮點台灣參展商的產品。中央社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與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27日為2024年印度台灣形象展召開展前記者會,現場展出10家精選亮點台灣參展商的產品。中央社

印度台灣形象展將於7月8日在首都新德里登場,透過智慧製造、綠色永續、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及健康樂活等5大主軸,向印度市場展現台灣產業優勢,共同拓展商機。

主辦單位經濟部國際貿易署與外貿協會今天召開展前記者會宣布,2024年印度台灣形象展訂於7月8日至10日在新德里Pragati Maidan國際展場舉辦,新北市政府、台北市電腦公會與中華民國紡織業拓展會也組團參展。

這是在睽違5年後,印度台灣形象展重返新德里。去年印度台灣形象展是在商業大城孟買(Mumbai)舉辦。

展前記者會邀請印度商工總會(FICCI)、印度電子行業協會(ELCINA)等重要產業團體的代表、部分參展商及近60家媒體參加,場面盛大。

現場展出10家精選亮點台灣參展商的產品,包括新型AI電競筆電、新一代旗艦攝影機、Ares人體工學螢幕支臂、專業護具、洗護產品,及食品、飲品試吃體驗等。

貿協市場拓展處副處長鄭凱仁致詞時表示,德里是印度政治、文化中心,結合歷史內涵與現代化發展,是台灣廠商理想的投資與開啟新合作的地點。

他說,基於印度政府政策與產業趨勢,今年的形象展規劃5大主題展區,包括智慧製造、綠色永續、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及健康樂活,完整展示台灣最新的產業科技與解決方案。

駐印度代表處經濟組長陳郁淇介紹,台灣印度雙邊貿易額在2016年至2023年間成長64%,目前約有250家台灣廠商在印度營運,累計投資額46億美元,力積電(PSMC)與印度塔塔電子(Tata Electronics)今年3月同意合作興建印度首座12吋晶圓廠。

陳郁淇期盼台灣形象展繼續扮演媒合角色,為兩國提供企業對企業(B2B)交流平台,也為雙邊關係創造更大的動能及正面成果。

根據現場簡報,2024年印度台灣形象展將有120多家企業參展、擺設220多個攤位,預料可吸引參觀者1萬5000人次;形象展的周邊活動則有:企業產品發表會、買主媒合洽談、台日共同拓展第3國市場商務合作論壇、以及開幕和文化表演活動。

印度台灣形象展自2018年至2023年,共吸引逾700家企業參展,線上瀏覽及到場的參觀者逾16.5萬人次,促成4億多美元商機。

印度 新德里

延伸閱讀

印度公債將納入小摩指數 可望迎接數百億美元資金流入

印度捷運「博愛座」爭議少 情侶親暱互動才容易觸法

國泰投顧年中展望:看好美歐成長股、印度股及新興債

路透揭鴻海印度廠徵才性別歧視 莫迪政府下令詳查

相關新聞

政府撥補、投資效益挹注…勞保破產延至2031年 潛藏負債擴大

最新勞保精算報告昨出爐,因政府連年撥補、投資效益大好,勞保基金用罄大限自二○二八年延至二○三一年,但潛藏負債卻增加至十三...

旅館輪班間隔 勞部評估有條件鬆綁

交通部觀光署提案鬆綁一般旅館業房務清潔等人員輪班間隔時間以改善缺工問題,勞動基準諮詢會昨開會討論認為,在天災、事變或突發...

四接案 環團促謝國樑表態

基隆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四接)本周五第六度叩關環評初審會議,基隆市工商團體昨天首度表態支持四接,同時間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等...

高齡家庭更苦!CPI年增率連四年破2% 去年2.37%高於全體平均

主計總處今日發布2024年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2.18%,同步發布高齡家庭(戶內人口皆為65歲以上)CPI...

【重磅快評】經濟部選擇性支持綠電

推廣綠電、綠鏈企業是經濟部被賦予的任務?其實不全然是,對經濟部「業績」有幫助的企業界當然支持,如果影響經濟部管轄的大企業...

新制勞退基金去年前11月大賺6,940億元 勞工分紅每人可領5.4萬

勞工今年3月分紅可期,隨著2024年台股及全球金融市場震盪走揚,新制勞退基金表現優異,截至2024年11月底,大賺6,9...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