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群創證實了!因應市場變化「關閉南科五廠」 產能將整併至其他工廠

日本「米騷動」漲價趨緩?自民黨政治難關還在後頭

國家級警報!3縣市超大豪雨狂炸「下到發紫」 降雨熱區曝光

聯準會降息倒數 這檔幫您掌握「輕鬆置債」甜蜜點

追求穩健收益的領息族留意了!根據美國聯準會最新決議,現仍維持聯邦基金利率在5.25-5.5%高檔區間不變,但預期今年H2可望降息1碼,明年預估降息4碼,顯示目前債市正處於「受惠高檔利率」及具「潛在資本利得機會」的投資甜蜜點。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面對通膨目標僅剩最後一哩路、聯準會降息倒數情境下,建議投資人可選擇精選收益複合債券型基金,有專家主動彈性置債,一檔即可網羅債市雙重收益機會並防禦股市高檔波動。

聯準會降息倒數 現正值債市投資甜蜜點
富蘭克林坦伯頓精選收益基金(本基金有相當比重投資於非投資等級之高風險債券且基金之配息來源可能為本金)經理人桑娜.德賽
表示,團隊預期聯準會今年應會於12月降息,現階段債券不僅殖利率誘人且多數報酬來自固定債息收益,為近15年來罕見機會,債券可望重新成為平衡股市震盪的投資利器。 且參考歷史經驗,聯準會自停止升息後債市行情即已啟動,不一定要等到降息開始。統計自1989年至2018年近五次停止升息後,美國高評級複合債指數於最後升息日之後24個月平均上漲達19.69%,而此波自2023/7/26最後升息日以來,複合債指數已有2.56%的漲幅(如圖)。

資料來源: 理柏資訊,彭博美國綜合債指數,美元計價,取最近六次(含本次)聯準會停止升息日(橫軸為0)之前6個月(橫柚負值)及後24個月表現,本波截至2024/6/12表現。
資料來源: 理柏資訊,彭博美國綜合債指數,美元計價,取最近六次(含本次)聯準會停止升息日(橫軸為0)之前6個月(橫柚負值)及後24個月表現,本波截至2024/6/12表現。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聯準會6月會議顯示下半年將降息1碼、明年預估將降息4碼,目前債市正處於「受惠高檔利率」及具「潛在資本利得機會」甜蜜點,投資人進可期待殖利率下滑空間,退亦可持續領取較高債息收益,進可攻退可守,降息倒數前進場布局良機顯現。

精選收益策略 主動管理、彈性配置引領績效勝出

富蘭克林坦伯頓精選收益基金(本基金有相當比重投資於非投資等級之高風險債券且基金之配息來源可能為本金)具備主動管理優勢,可順應宏觀局勢發展,靈活彈性配置各類債券!如2022年當時全球央行為對抗高通膨強勢升息,恐形成經濟隱憂,經理團隊便適時提高公債及投資級企業債;2023年市場低估美國強韌經濟,機動調配增持投資級及非投資級企業債,現階段最新配置則以投資級債為多,爭取15年來罕見債息收益機會。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現階段正值美國經濟穩健、聯準會貨幣政策即將轉向寬鬆的轉折點,有利股、債市多頭行情表現,而在AI新趨勢引領美股屢創歷史新高之際,提醒投資人宜同步加強風險意識,隨股市攀高之餘,宜適度增持具有專家導航G.P. S三大優勢的精選收益複合債券型基金,集結1) Growth投資成長-透過專業主動管理,績效短中長期領先;2) Period中天期債-中性因應通膨、景氣、利率等多重因子拔河戰;3) Stable波動偏低-嚴選高品質債,穩健管控下檔風險等優勢,由專家精選置債分散布局,一舉網羅全球各債市收益及成長機會,同時防禦股市創高後的不確定性風險。

資料來源:理柏資訊,A股美元累積股份台幣計價截至2024/5/31,波動風險為過去三年月報酬率的年化標準差。基金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績效之保證。
資料來源:理柏資訊,A股美元累積股份台幣計價截至2024/5/31,波動風險為過去三年月報酬率的年化標準差。基金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績效之保證。

看更多基金詳情>精選收益 靈活掌利
5分鐘立即開戶>富蘭克林國民e帳戶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獨立經營管理】基金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或申報生效在國內募集及銷售,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警語:本基金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惟不表示絕無風險。由於非投資等級債券之信用評等未達投資等級或未經信用評等,且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甚高,故本基金可能會因利率上升、市場流動性下降,或債券發行機構違約不支付本金、利息或破產而蒙受虧損。本基金不適合無法承擔相關風險之投資人。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本基金較適合投資屬性中風險承受度較高之投資人,投資人投資以非投資等級債券為訴求之基金不宜占其投資組合過高之比重,投資人應審慎評估。本基金有相當比重投資於符合美國Rule 144A規定之私募性質債券,較可能發生流動性不足,財務訊息揭露不完整或因價格不透明導致波動性較大之風險,投資人須留意相關風險。基金配息說明:基金配息率不代表基金報酬率,且過去配息率不代表未來配息率;基金淨值可能因市場因素而上下波動,投資人於獲配息時,宜一併注意基金淨值之變動。基金的配息可能由基金的收益或本金中支付。任何涉及由本金支出的部份,可能導致原始投資金額減損。由本金支付配息之相關資料已揭露於本公司網站,投資人可至本公司網站(http://www.Franklin.com.tw)查閱。部分基金進行配息前未先扣除應負擔之相關費用。基金投資均涉及風險且不負任何抵抗投資虧損之擔保。投資風險之詳細資料請參閱基金公開說明書。基金轉換若涉及不同計價幣別基金之轉換,轉入之基金以申請轉換當日之淨值計算。本公司所提供之資訊,僅供接收人之參考用途。本公司當盡力提供正確之資訊,所載資料均來自或本諸我們相信可靠之來源,但對其完整性、即時性和正確性不做任何擔保,如有錯漏或疏忽,本公司或關係企業與其任何董事或受僱人,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人因信賴此等資料而做出或改變投資決策,須自行承擔結果。投資基金所應承擔之相關風險及應負擔之費用(含分銷費用)已揭露於基金公開說明書及投資人須知中,投資人可至境外基金資訊觀測站(http://www.fundclear.com.tw)下載,或逕向本公司網站(http://www.Franklin.com.tw)查閱。富蘭克林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101年金管投顧新字第025號|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87號8樓|0800-885-888|www.Franklin.com.tw

相關新聞

大創「通通100」成廉價日本代名詞?背後悲歌:市場執著與全球漲價現實

「通通100」只存在於日本 在各種商品跟服務中,也常常見到日本跟全球價格的不同常識。 大創擁有約76,000種商品,其中九成的未稅價是100日圓。我在2021年1月去了東京龜有的店面。848坪

全球最便宜的迪士尼門票...在日本人眼中仍太貴!學者:整體經濟差距擴大

「光是門票就這麼貴嗎?」2018年7月,去美國加州蜜月旅行的職員龍澤曉宗(26歲),原本幸福絕頂的心情在一瞬間回到了現實。 讓他吃驚的是透過旅行社買的迪士尼樂園門票。一人約16,000日圓,是當時日本的2倍以上。加上吃飯和買禮物,錢就這樣飛走了。「本來以為日本已經很貴了,沒想到這裡更貴。」 停留在這裡1星期的費用,兩個人就花了80萬日圓以上。龍澤大嘆:「連在旅館喝的早餐咖啡都是日本的2倍。只好跟自己說,畢竟是一生才一次的蜜月旅行……」 另一邊,千葉縣浦安市的JR舞濱站。

美第2波關稅名單未見台灣…許舒博指「氣氛不重要」 要求政府告知結果

美國陸續宣布各國對等關稅稅率,但台灣卻不在前二波名單中,商總理事長許舒博表示,政府應該要明確告知民眾對美磋商的進度,不要...

丹娜絲重創中南部 卓揆指示成立救助專案從優從寬認定

丹娜絲颱風重創中南部縣市,行政院長卓榮泰10日指示,將在「毫無保留對人力物料支援及全力統籌經費預算支持」的原則下,將提出...

匯率低、赴日本變超便宜...是優點?學者提4弊端示警:太廉價遲早帶來浩劫

到目前為止,介紹了很多「廉價」的物品或服務及其問題所在。 然而應該還是有很多人覺得,「雖然薪水很低,但只要物價便宜就能生活,這樣也沒什麼不好」。的確,對照物價的話,只要收入高,就能過著無虞的生活,「廉價」和「貧窮」 並非一定有關聯。兩者並不是畫上等號的。 然而,哥倫比亞大學的伊藤隆教授卻敲響一記警鐘:「日本商品的低廉價格遲早會以浩劫的形式報應到日本頭上。」伊藤教授的理由如下:

日本便宜跟匯率無關?學者點核心問題是「薪水沒漲」:可說是國家凋零

當提到「日本的商品跟服務比外國便宜」時,很多人應該會想到:「原因在於匯率」吧。然而研究通膨目標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伊藤隆敏教授批評:「原因並不是匯率,這是錯誤的。」 日本的商品跟服務比海外價格昂貴或便宜,是由「國內物價」「國外物價」「名義匯率」來決定的。接著介紹一下伊藤教授提出的概念: 假如國內物價跟國外物價各漲2%,國內比國外便宜的理由可以解釋為「日幣貶值、日圓走弱」。 但是事實上,在約20年前的2000年2月底跟2020年2月底,日圓和美金的匯率同樣為約1美金等於110日圓(注:2021年1月為103日圓左右)。 這20年來,日本的物價幾乎沒有變,平均通膨率是0。另一方面,美國的物價在20年內幾乎每年都漲2%。2020年的物價水準比2000年成長了50%。 因此日本人如果隔了20年再去美國,就會覺得「物價貴了50%」,相對的美國人隔了20年再去日本,就會覺得比以前便宜許多。這是之後第4章會介紹的赴日外國觀光客增加的原因。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