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秋賞月北東碰運氣!颱風「葡萄桑」估明生成 這天最接近台灣

動力火車快閃開唱!Uber遭爆廣告車上路未申請 北市府出手了

學者:台灣過度依賴晶片業 ECFA若中止將更嚴重

國民黨前立委陳學聖、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今邀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曾志超,討論台股創新高與貧富差距問題。圖/陳學聖提供
國民黨前立委陳學聖、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今邀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曾志超,討論台股創新高與貧富差距問題。圖/陳學聖提供

國民黨前立委陳學聖、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今邀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曾志超,討論台股創新高與貧富差距問題。曾志超分析「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北京二波中止關稅減讓,金額高達118億美元,已占了總金額近75%,台灣過度依賴晶片業得了依賴單一產業的「荷蘭病」,未來將隨ECFA中止更加嚴重。

曾志超表示,台灣經濟表現看似數字亮眼,一般民眾感受不到的原因之一,是台灣過度依賴晶片產業,得了荷蘭病。月初COMPUTEX舉辦很成功,但台灣的AI產業仍缺乏軟體實力。積體電路出口到大陸(含香港)占比已達59.4%,雖然ECFA和科技產業較無關係,但這也意味若ECFA中止後,影響台灣傳統產業出口大陸,台灣依賴科技業的趨勢會更加嚴重。

曾志超解釋,台灣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覆蓋率僅一成,面臨嚴重的關稅不對等情況。若完全沒有大陸市場的話,台灣的出口值可能會更慘。2023年北京二波中止ECFA關稅減讓合計有144項,金額高達118億美元,已經占了總金額近75%。陳學聖說,這代表獲利低、卻養活很多勞工的台灣傳統產業受到衝擊。何志勇指出,這代表中止ECFA的政治意義其實已大於實質意義,因為台商都已轉向。

曾志超進一步說,ECFA中止最受影響的另有農產品,農產品易腐,這是台灣長期依賴大陸市場的原因,除了消費習慣相似之外,就是距離近。過去鳳梨遭大陸暫停進口後,轉而銷往日本,以「民主鳳梨」打響名號,但卻頻頻爆發黑心等問題,價格也因此崩盤,可見口號式的出口沒有意義。

何志勇指出,貧富差距是一般民眾感受不到台灣經濟成長的另一個原因。主計總處公布2021年,台灣最富有的前20%家庭平均財富是新台幣5133萬元,後20%家庭為77萬元,貧富差距擴大成為66.9倍,明顯高於1991年16.8倍。現行家庭財富中房地產價格計算採公告現值,並非實價登錄,若改以實價登錄來計,台灣的差距應該會更大。雖然央行曾反駁台灣沒有「荷蘭病」,但台灣過度依靠科技業是事實,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也曾點出此問題。曾志超說,這是為什麼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可到3.94%,看似國內經濟佳,但多數台灣民眾感受不到的原因。

曾志超也批評,政府力推「新青安貸款」,貸款額度提高至新台幣1000萬元,至於利息補貼部分,政府額外補貼1碼,加上原公股銀行減半碼,形同優惠加碼1.5碼,且貸款年限延長至40年,造成民眾會覺得不買很可惜,等於政府鼓勵大家炒房。

陳學聖批評,民進黨稱台灣經濟好的假象一戳即破,台灣雖是全世界最注目的科技島,大多人仍在傳統產業。傳統產業雖然獲利低,養的員工不少,政府不能不管。

ECFA 荷蘭

延伸閱讀

怕中國報復!歐洲汽車巨頭齊聲反對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

荷軍艦控「不當驅離」 解放軍反批:顛倒黑白、欲蓋彌彰

FT:歐盟今將宣布對陸電動車關稅由10%增至最高35%

陳學聖預測:覆議不會過、倒閣不發生、釋憲會認定違憲

相關新聞

加油再等等 中油:明起汽、柴油各降0.5元、0.6元

台灣中油宣布,自明(16)日凌晨零時起汽、柴油價格各調降0.5元及0.6元,參考零售價格分別為92無鉛汽油每公升29.0...

顧問開嗆:經發會建言涉私利

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顧問會議上周閉幕,經發會顧問朱敬一、林明仁、陳東升與劉錦添昨發五提醒,質疑部分顧問建議有利益之私,特...

台灣明年排碳有價! 彭啟明籲企業自主減碳「爭取優惠費率」

明年元旦起將針對全台500間工廠、281間公司收取碳費,台灣進入「排碳有價」時代,目前一般費率起徵價為每噸300至500...

碳費後年開始收費 彭啟明:企業自主減碳碳費可打2折

環境部昨天召開第五次碳費費率審議會,環境部長彭啟明今天出席新北市2024年災害管理研討會受訪時表示,一般費率約300元至...

2026年開始收費 碳費預計2030漲至1200元

環境部昨天召開第五次碳費費率審議會,討論包含費率訂定法制作業、費率調整規畫,以及不同費率方案對個別產業的衝擊影響評估等,...

8月出口創新高!連10紅、436億元優於預期

8月出口436.4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新高,較上月增 9.3%,較去年同月增 16.8%,連10紅;累計前8月出口3085...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