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陸指「以台制華」、縱容台獨 美:豈能自稱世界的穩定力量

AI超級盃來了!黃仁勳GTC 2025揭幕演說 宣告下一代新產品

台、美電力研究院簽 MOU 鎖定淨零策略、能源樞紐、碳捕集示範場域

台電今日與EPRI簽署「清潔能源轉型合作備忘錄」,由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右)與EPRI總裁兼執行長Arshad Mansoor(左)代表簽署。圖/台電提供
台電今日與EPRI簽署「清潔能源轉型合作備忘錄」,由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右)與EPRI總裁兼執行長Arshad Mansoor(左)代表簽署。圖/台電提供

為邁向「電力淨零」目標,台電近年積極導入新興技術,推動碳捕集與既有發電機組結合氫、氨等新能源的混燒發電示範,亦持續深化國際交流,繼去(2023)年底與歐洲在台商務協會(ECCT)共同發表「電力淨零路徑報告書」,台電30日再攜手美國電力研究院(EPRI)簽署「清潔能源轉型合作備忘錄」。台電表示,將與 EPRI 就台灣淨零推動策略、能源樞紐(Energy Hub)規劃及碳捕集示範場域等三大面向展開專案研究計畫,合作推動我國淨零排放進程。

台電與 EPRI 舉行「清潔能源轉型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現場由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與 EPRI 總裁兼執行長 Arshad Mansoor 代表簽署,並舉行淨零趨勢與技術交流研討會,邀請能源署副署長吳志偉、EPRI 資深專案經理 Jeffery Preece 等產官學研界貴賓共同見證台美淨零技術研究深化交流。

台電表示,據國際能源總署(IEA)推估,2050年將有近一半減碳量需借助目前處於示範或研發階段之新興技術,今日攜手 EPRI 簽署淨零轉型合作,期望借重 EPRI 研究量能與國際經驗,推動前瞻電力技術發展,落實我國淨零轉型目標。

EPRI 為美國能源及電力領域著名的非營利研究機構,每年投入研發超過新台幣130億元,掌握國際趨勢脈動,並建立跨國交流平台,匯聚法、韓、日、美等45國、超過850個會員企業經驗,提出能源發展策略觀點與因應解方。台電自1987年即與 EPRI 針對電廠抗震設計展開國際交流,近40年來合作投入數百項研究計畫,包含機組發電效率、用電大數據、分散式能源與儲能等面向的分析應用與精進優化。

台電指出,此次合作台電將攜手 EPRI,就淨零推動策略、能源樞紐規劃及碳捕集示範場域三大面向展開專案研究,導入國際實務經驗與新興技術研究成果,合力推動我國能源轉型。其中,能源樞紐規劃結合燃氣電廠與風電、製氫與碳捕集打造「低碳能源示範專區」,將藉 EPRI 引進美國氫能中心相關技術成果,協助我國落地應用。

此外,台電亦將接軌國際,成為 EPRI 轄下組織「低碳倡議(Low Carbon Resources Initiative,LCRI)」一員,與東京電力(TEPCO)、韓國電力(KEPCO)、美國電力(AEP)、美國南方電力(Southern)、杜克能源(Duke Energy)、艾索倫電力(Exelon)、Xcel能源等全球54個電力、天然氣公司及設備製造廠,共同投入低碳、零碳能源技術研發,加速前瞻減碳路徑發展。

台電 美國

延伸閱讀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談核廢處理…複雜而困難

新竹火警曾傳與充電樁有關…遭憂「影響社區裝設意願」 新北消防局回應了

高雄雷雨336戶停電 台電搶修約1小時復電

新竹金山街停電 台電:民眾車輛撞變電箱、已復電

相關新聞

電價下月起擬漲6% 估904萬戶家庭每月多付百元

經濟部預計兩周內決定下月起的新電價,預估整體電價平均漲幅約百分之六,民生住宅及小商店用電調幅更高,介於百分之十一至百分之...

政策性紓困振興等政府發放平台 數發部第2季建置完成

根據數發部業務報告指出,針對政府緊急臨時並因應政策性的紓困、振興、補助等措施,建置「政府發放共用基礎平台」,支援政府辦理...

反傾銷 財部調查陸鋼品、啤酒

在美國對進口鋼鋁製品加徵百分之廿五關稅今天中午生效前夕,我財政部關務署昨天宣布,將對中國大陸產製進口的特定熱軋扁軋鋼品和...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見川普 台積電發聲明這麼說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預計在台灣時間4日凌晨與美國總統川普會面,外媒報導稱台積電將宣布在美國投資一千億美元的計畫。 台積電稍早發聲明證實此事,台積電表示:「我們很高興能有機會與美國總統會面,並期待討

台電1月又虧97億 電價恐漲

台電最新成本結構出爐,一一四年一月虧損九十七億元,且台電自行評估今年還會繼續虧損,四月電價恐怕還有再漲的理由。電價審議會...

憂RE30漂綠 售電業籲暫緩

經濟部研擬推動「低碳電力RE30」的電力分艙制度,引發綠電售電業認為政府帶頭鼓勵企業混水摸魚「漂綠」,近百家售電業者昨天...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