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總統大選抽籤…歷屆抽中「這號次」當選最多次 韓國瑜唱採紅菱最特別

MLB/大谷翔平為何情定道奇? 日媒曝5項關鍵因素

王鴻薇用媒體林智堅照作梗圖挨告侵害著作權 檢不起訴原因曝光

10月外銷訂單連14黑 預期AI需求熱、庫存去化效益將顯現…本月拚轉正

經濟部昨(20)日發布10月外銷訂單金額為528.7億美元,年減4.6%,為連續14個月呈負成長走勢。圖為高雄港貨櫃碼頭。 (聯合報系資料庫)
經濟部昨(20)日發布10月外銷訂單金額為528.7億美元,年減4.6%,為連續14個月呈負成長走勢。圖為高雄港貨櫃碼頭。 (聯合報系資料庫)

經濟部昨(20)日發布10月外銷訂單金額為528.7億美元,年減4.6%,為連續14個月呈負成長走勢,主因是全球經濟成長趨緩,終端需求仍低迷。但經濟部預期,11月外銷訂單金額將轉為正成長。

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表示,AI需求殷切、庫存去化雖然各產業步調不一,但已有成效,甚至恢復庫存需求,再加上去年11月中國大陸實施封控,基期偏低,這是推升11月外銷訂單將轉為正成長的主因。

至於12月外銷訂單能否繼續維持正成長?黃于玲認為,AI需求殷切、庫存去化有成等這兩項正面因素12月將持續,但去年12月中國大陸封控解除,出現訂單遞延效應,也就是12月基期又變高了;再加上全球需求仍不明朗,廠商下單保守,疫後廠商下單節奏異於往常季節性,多採急單方式下單,因此,除非11月接單超出表現得好,否則12月外銷訂單有很大機率將跌回負成長。

經濟部表示,受通膨及升息效應影響,全球經濟成長趨緩,終端需求低迷,產業持續去化庫存,10月外銷訂單528.7億美元,較上月增2.9%,較上年同月減4.6%。今年前十月外銷訂單金額4,666億美元,年減17.3%。

若按貨品別觀察,10月因終端電子產品需求持續疲弱、供應鏈調整庫存,致資訊通信產品及電子產品分別年減5.2%及0.3%;光學器材因電視面板價格高於上年同月,加上光學鏡頭接單成長,年增13.8%,這是七大外銷訂單貨品中唯一正成長的產業。

至於傳統貨品因全球經濟成長趨緩,業者縮減設備投資支出,加上海外同業產能增加、部分產品價格低於上年同月,致機械、化學品、塑橡膠製品及基本金屬分別年減12.8%、11.5%、6.9%及5.4%。

根據廠商11月動向調查,按接單金額計算之動向指數為48.8,因此預期11月接單將較10月減少,經濟部預估510億至530億美元,但因去年同期基期偏低,預期年增1.7%至5.7%,在長黑中出現正成長。

經濟部指出,雖高效能運算、AI、車用電子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擴展,加上年末為銷售旺季,各國際品牌消費性電子新品接續上市,有助於挹注外銷接單動能;惟全球通膨及升息滯後效應、美中科技戰、俄烏戰爭、以巴衝突等不確定因素仍在,恐抑制外銷接單成長。

經濟部

延伸閱讀

王美花:台灣可借鏡日本氫能發展 半導體合作寫新頁

經濟部:今年1~10月外資投資台灣83億美元

上班族抗漲 「悶經濟」隱憂浮現…將造成景氣低成長

通膨、工資雙漲…日本經濟正在「向上轉折點」 學者指1根本問題:缺乏活力

相關新聞

侯康政見推青年購屋免頭款 財政部這樣說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今(8)日推出「青年購屋有好康」政見,主張免頭期款、555方案,並由政府及銀行補貼0.5%的利息5...

10月失業率續降至3.43% 創23年同期新低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10月失業率續降至3.43%,月減0.05個百分點,續寫23年同月最低,經季節調整後的失業率為3.41%...

避免黑箱質疑…旅宿移工報告設密件 部會互槓

旅宿業缺工爭議未歇,交通部觀光署已於十月底將「旅宿業開放外籍移工評估報告」送至勞動部,本報獨家掌握,因報告採「密件」形式...

冷眼集/跟不上企業與國際步伐的環境部

環境部預計明年開始課徵碳費,儘管首波僅針對逾五百家排碳大戶開徵,但不少企業去年底就開始進行碳盤查,無奈碳盤查認證人力不足...

國民黨批漁電共生政策 經濟部:傷害國家競爭力

國民黨批評台南漁電共生及能源政策,經濟部表示,聯合國氣候峰會最大的共識,事實上是要把綠電容量提高到目前的3倍,但國民黨副...

新台幣近期升值 工具機廠面臨匯兌保衛戰

新台幣匯率近期強勢升值,包括程泰、東台、高鋒及上銀等工具機暨零組件廠全面備戰,程泰集團董事長楊德華表示,「31元關卡絕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