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小黃狗撿回2隻「超萌虎斑奶貓」暗示主人收編 網一看嚇壞:不想活了嗎

直播/「500趴2023」搶先帶逛!即日起連三天熱鬧登場

2023年IMD世界人才排名報告 台灣位居亞洲地區第三名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21日發布「2023年IMD世界人才排名報告」(IMD World Talent Ranking 2023),在64個受評比經濟體中,我國排名第20名,其中在亞洲地區,我國仍保持第三名,僅次於新加坡(第8名)、香港(第16名),優於馬來西亞(第33名)、韓國(第34名)、中國大陸(第41名)及日本(第43名)。

國發會表示,本次報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長遠,全球大多數地區人才競爭力尚未恢復至疫情前水準,且受到全球景氣下行影響,部分經濟體的商業信心呈現變動,導致本次排名有較大幅度變化,我國亦因經濟景氣趨緩,多項問卷調查指標信心面疲弱,致整體排名較去年下降一名。

其中,在「投資與發展人才」部分,我國全球排名第23名。國發會指出,我國優勢項目包括「衛生與健康環境」及「企業重視員工訓練」二項,排名分別為第二及七名。

關於「吸引與留住人才」則是全球排名第21名,評比各經濟體對於人才吸引與留用方面的努力,國發會表示,本次整體排名進步四名,其中我國優勢項目為「企業員工士氣」,排名亦提升為第四名,除顯示疫情期間政府各項政策得宜,保持企業運轉動能,亦展現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各項攬才留才措施的成果。

本類指標中「攬才與留才在企業的優先順位」、「對外籍技術人才的吸引力」細項指標,排名也分別較前一年進步二名(第25名),以及微幅退步一名(第44名),惟觀察自2018年政府施行「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起,該2項指標均呈現持續成長趨勢,其中針對國際高階人才核發之就業金卡,截至2023年8月底已達8,121張,未來政府亦將建立Talent Taiwan國家層級攬才服務中心,擴大協助國際人才來(留)台之專案專人服務,並持續建構友善外國人工作及生活環境。

至於在「人才準備度」方面,則是全球排名第19名,評比的是各經濟體人才資源的充足程度。國發會表示,我國優勢項目為「科學教育畢業生占比」及「教育評比(PISA國家研究中心)」等二項,排名分別為第七及八名,顯示政府對培育本土人才不遺餘力,除強化引導學生適性學習,培養學生具備核心素養,並持續擴充STEM系所招生名額,開設跨領域數位科技微學程,積極儲備產業發展所需人才。

國發會表示,近年雖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與後疫情時代全球景氣放緩、通貨膨脹等局勢,我國人才排名小幅下滑,政府已前瞻發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帶動數位轉型及產業升級,同時透過「關鍵人才培育及延攬方案」擴充國內外人才質與量及接軌國際,亦推動「強化人口及移民政策」,加強延攬外國專業人才、擴大吸引及留用僑外生,並積極留用外國技術人力,期能因應產業所需,讓台灣在後疫情新經濟時代穩健布局,保持全球關鍵地位。

疫情 國發會

延伸閱讀

人才競爭力 香港全球排16 落後新加坡

影/中橫公路復建工程 江啟臣緊盯國發會、盧秀燕盼比照南橫

第二屆北美台灣科技年會圓滿落幕 吸引逾萬線上參與者

竹山鎮以竹文化園區為地方創生起點 重新點亮竹山小鎮

相關新聞

10月失業率續降至3.43% 創23年同期新低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10月失業率續降至3.43%,月減0.05個百分點,續寫23年同月最低,經季節調整後的失業率為3.41%...

避免黑箱質疑…旅宿移工報告設密件 部會互槓

旅宿業缺工爭議未歇,交通部觀光署已於十月底將「旅宿業開放外籍移工評估報告」送至勞動部,本報獨家掌握,因報告採「密件」形式...

台積電赴美投資效應 Q3海外直接投資淨額創單季新高

中央銀行今日公布最新的國際收支統計,其中,台積電在本季擴張對美國投資金額,使得第三季的59.1億美元直接投資淨額,再創2...

非薪水而是物價又漲逾3%…CPI攀九個月高點! 外食、租屋族對通膨很有感

主計總處昨(7)日公布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由於颱風推升蔬菜及水果價格,加上肉類、外食、房租持續上漲,10月C...

富士康被查稅 遠東董座徐旭東:我們帳很清楚 隨時可來查

鴻海(2317)旗下富士康集團近期在中國大陸遭查稅,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今(3)日出席SOGO周年慶前造勢記者會,會後被...

貧富差距十年新高 主計長朱澤民坦承:政府責任大

物價高漲,導致國人薪資負成長,受僱員工報酬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逐年下降,家庭可支配所得倍數擴大;立委質疑分配不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