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以數位轉型和淨零轉型為動力 發展智慧永續的新台灣

賴清德副總統今(6)日傍晚出席「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東方領袖講座』」,以「打造國家希望工程 再創台灣經濟奇蹟」為題進行演講。他指出,將以數位轉型和淨零轉型為動力的「雙軸路線」,投資創新、投資人才,以發展智慧永續的新台灣,讓台灣再創「包容成長」、「綠色成長」的新經濟奇蹟。
賴清德指出,台灣沒有什麼天然資源,理論上發展是會受到限制,但我們有企業家的創意、努力及不怕苦的精神,幾十年來也獲得很好的成就。他肯定早期的企業家,語言不通,拿著手提箱跑遍全世界,成就第一波的經濟奇蹟,使台灣的經濟實力受到國際肯定。
他提到,這幾年來,公私共同努力有一些成績,例如,「5+2產業創新計畫」使「固定資本形成」年增率,由2018年5.4%成長為2021年的17.8%。他擔任行政院長時,也提了幾項方案,包括「台商回台三大方案」、「根留台灣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等,希望讓台灣的企業持續蓬勃發展。於2019年啟動的「台商回台三大方案」,至2023年2月為止,總投資達2兆零5億元,已經創造至少14.5萬人次的就業機會。
賴清德表示,台商回台投資有人喊出面臨「五缺」,包括水、電、地、人才等問題,他在擔任行政院長時提出解決對策。用地用水部分,自2018年起,政府陸續釋出1,743公頃的土地,並開發320公頃產業園區用地;也在這五年內,增加每日175萬噸水源。在育才、攬才方面,則推動「移工留才久用方案」,也在2019年起推動「投資青年就業方案」。
至於用電部分,賴清德說,2016年5月蔡總統剛上任時,備載容量率只有1.64%。馬英九總統八年核定一座電廠、三部機組,合計268萬瓩;蔡總統執政七年則核定六座電廠、18部機組,合計約1,701萬瓩,成長將近七倍。其中天然氣廠七部大型關鍵機組,在他行政院長任內核定。2016至2022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共增加111億度電,確保電力及綠電的供應。去年綠電的發電量已超過核電。預估2030年時,用電量會增加802萬瓩,但同時,大型機組容量淨增加會達910萬瓩。過去不缺電,未來供電會更穩定,台灣缺少的是綠電,未來要持續往綠電的方向走。
賴清德進一步指出,蔡總統在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宣布,2050年淨零轉型是台灣的目標。行政院去年3月提出淨零碳排路徑,其中12項關鍵戰略,包括風電/光電、氫能、前瞻能源、電力系統與儲能、節能、碳捕捉利用及封存、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資源循環零廢棄、自然碳匯等等,未來將持續強化推動。過去七年不僅增加供電,空污也減少61%。
他說,因為大家共同努力,台灣競爭力是世界第六。失業率創22年來最低紀錄,2022年失業率是3.67%。2020至2021年疫情期間,平均經濟成長是四小龍之首。他認為,世界不改變,台灣就沒機會。我們不大,有的是創新、彈性、客製化能力。現在世界在變,台灣當然要跟進。希望為台灣打造國家希望工程,再創台灣經濟奇蹟。
賴清德表示,我們過去第一波的經濟奇蹟,是「生產要素驅動」,未來要轉型為「創新驅動」的模式,且追求「包容成長」及「綠色成長」,因為公平的社會,才會誕生良好的競爭,也有足夠的動能;另外,化氣候危機為成長的新動能,以符合淨零路線。
他表示,要以「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為基礎,包括「資訊及數位」、「資安卓越」、「台灣精準健康」、「綠電及再生能源」、「國防及戰略」、「民生及戰備」等六大產業,支持更多隱形冠軍成為「護國群山」。並打造臺灣為「智慧科技島」,促進「產業AI化」及「AI產業化」。透過人才、資金、法規、市場等面向來協助新創,打造「新創雨林生態系」。
賴清德說,未來將以數位轉型和淨零轉型為動力的「雙軸路線」,投資創新、投資人才,以發展智慧永續的新台灣,讓台灣再創「包容成長」、「綠色成長」的新經濟奇蹟。
他強調,要拚經濟,政府一定要全力協助企業家,並成為夥伴關係,大家團結一致,相信台灣經濟一定會越來越好。
▪ 父送兒1200萬宅 這招「神操作」免贈與稅、房地合一稅
▪ 步行15分鐘有近20個店面掛賣 內行人曝幕後真相:很難玩了
▪ 房價漲定了? 建商曝原因:要有心理準備
▪ 機場捷運線差一站便宜三成 泰山貴和站最實惠
▪ 重劃區大樓老了會沒人要嗎? 內行人曝這1點是關鍵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