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公布碳交易規劃 採「2+1」三軌並進

環保署今(6)日說明我國碳交易規劃,未來採「2+1」三軌並進,碳權交易所將負責國內碳權交易、國外碳權代購兩大業務;環保署則負責國內小額減碳效益媒合,例如民眾汰換電動汽機車取得碳權,由環保署媒合買賣雙方。
環保署表示,碳交易相關子法包括「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溫室氣體減量額度移轉、交易或拍賣管理辦法」分別將在6月、11月預告,年底前會陸續到位。
蔡總統昨(5)日接見環團,特別提到碳交所將於下半年成立,未來透過碳權交易、增量抵換、自願減量三管齊下,落實淨零排放。環保署今日對外說明我國碳交易規劃。
環保署指出,碳交所將負責兩大業務,首先是代購國外碳權,這部分不限交易對象,只要企業有碳中和需求,自願購買碳權抵銷碳排,即可透過碳交所購買國外碳權。氣候變遷署籌備處主任蔡玲儀表示,未來國外碳權進到台灣市場,會再有一道把關機制,確保企業在碳交所買到品質可靠的碳權。
碳交所第二項業務是國內碳權的交易,碳權來源是國內自願減量、抵換專案,為避免「囤碳」哄抬碳價,將限制交易對象,僅依法有抵換需求者(例如環評開發單位或碳費課徵對象),才能在碳交所購買國內碳權,確保價格合理。
此外國內碳權的賣方則規定須為公司、工廠、行政單位等事業,換言之,一般自然人無法透過種樹等方式取得碳權、進入市場交易。
據悉,由於環保署碳交易子法今年底才會陸續到位,實際上國內碳權的交易最快可能要到明年、後年才會真正落實。
除碳交所負責的「正規」碳交易外,環保署目前推動小額減碳效益,也確定留在環保署媒合平台繼續運作,不併入碳交所業務。
環保署目前針對汰換舊車、換購電動機車每輛給予2.3噸碳權,換購電動小客車每輛給予19.3噸碳權,目前已媒合買方竹科管理局、新竹縣環保局收購,用來環評增量抵換,接下來中科、南科等也都會加入。
蔡玲儀表示,氣候法各項子法正如火如荼研議中,其中包括盤查登錄管理辦法、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增量抵換管理辦法三子法,預計6月預告、7月底完成制定;碳權移轉、交易、拍賣管理辦法則預計11月底前預告,12月底前完成。
▪ 比小7多!全台房仲逾8600家創新高 他曝「要小心了」
▪ 社區管理費「疫後暴漲45%」 他每月要繳5千元怨:太誇張
▪ 房價漲定了? 建商曝原因:要有心理準備
▪ 父送兒1200萬宅 這招「神操作」免贈與稅、房地合一稅
▪ 他想搬回家省租金 眾人見1後果急勸「母湯」:無法接受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