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退自提不只為退休?原來可以這樣節稅

截至今年2月,已有逾99.8萬人,選擇自提勞保月投保薪資的1~6%至勞退金個人專戶中,占了740萬全體提繳人數的13.49%。但除了退休準備,你知道勞退自提也能節稅嗎?
許多民眾對於勞退自提存有迷思,擔心若是碰上勞保破產、改革等狀況,勞工退休金專戶裡的錢會化為烏有,但是,「勞保」與「勞退」實際上是不同的概念,並不會因為勞保的變動,而影響到勞退金個人專戶裡的錢。
目前逾一成勞工選擇「勞退自提」,除了政府近年的大力宣導外,民眾對於退休的憂患意識提高也是主因之一。但是,許多民眾不清楚的是,勞退自提的好處不只在於為未來做準備,在每年申報綜所稅時,還有減免稅負的效果。
員工沒勞保,僱主仍需提撥勞退
僱用員工未滿5人的公司行號,並不是勞保的強制投保單位,但是僱主仍可以自願投保的方式為員工參加勞保,且只要辦理登記並僱用1名以上員工的單位,就是就業保險及勞工職業災害保險的強制投保單位。
常有在未滿5人的公司上班的民眾,以為僱主不用強制投保勞保,因此也不用提繳勞退金;但是,只要適用勞基法的勞工,都是勞退新制的強制提繳對象,因此僱主仍必須為員工提撥退休金自勞退專戶中,員工也有權利對照月提繳工資分級表,自提最高6%的金額至勞退專戶中,這也代表有無投保勞保,與有無提撥勞退金是兩回事。
除了強迫儲蓄,自提還能節稅
對於勞退自提,許多人選擇不提撥的原因是擔心可支配所得因此降低,因此認為要薪水夠高才有必要自行提撥,不過,勞退自提除了為一種「強迫儲蓄」、提早為退休生活做準備的方式外,實際上還擁有多重的稅負優惠。
首先是選擇自提的薪資,可以享有「遞延稅負」,因為無論勞工選擇自提金額多少,只要有提撥的部份,都可以全數從當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總額中全數扣除,不計入個人綜所稅計算,等到請領勞工退休金後,才需併入所得申報。
以此狀況試算,假設月薪6萬元的阿明,全年薪資所得為72萬,而月提繳工資在6萬3800元的級距中,選擇每月自提6%,一年總共提繳4萬5936元(3828元x12個月),因此公司每年在報稅前,應為阿明開立的扣繳憑單給付總額為67萬4064元。
以此計算,若阿明適用12%個人綜所稅率,每年可以省下5512元(4萬5936元x12%)的稅金。從公式中可看出,所得愈高者,以勞退自提的節稅效果也更明顯。
而高所得者比較有意願自提,也是因為節稅效果更明顯。例如,所得稅率5%者,提撥100元,因這100元當年度無須課稅,可省5元;但所得稅率為40%的高資產族群,每提撥100元就能節稅40元。
不過,要特別留意的是勞退自提的免稅上限為10.8萬元。
勞退自提可創造退休後減稅空間
勞退自提的省稅效果,除了可利用「遞延稅負」來減低當年度的稅額,退休後還將有第二層節稅效果。
也就是,勞退自提的金額在當年度可免扣稅之外,到了請領退休金之時,這筆退職所得雖然要列入個人所得課稅,但退休後適用的所得級距,通常比在職時的所得級距來得低,可創造減稅空間。
舉例而言,若一個人在職時的所得稅率為12%,等於自提部分的薪資可在當年度免扣12%,等到退休時,這部分的薪資才需課稅。
然而,退休後所得通常不若在職時多,因此適用的所得級距較小,如果是適用最小級距5%,那等於少繳7%。
更何況,退休後的退職所得必須扣除定額免稅金額、扣除額、免稅額之後,才需繳稅。因此,只有少數退休金極高的勞工才會面臨課稅問題。
以今年退職所得定額免稅金額的規定為例,分期領取退職所得者,以全年領取總額扣掉81.4萬元之後的餘額做為所得額。
依上述規定換算,月領退休金的民眾,必須月領超過6萬7800元才有可能被課稅。
就算跨過退職所得免稅額門檻,退休後的所得額仍需扣除免稅額、扣除額,才是作為課稅稅基的個人綜合所得淨額,因此退休後所得不見得會被扣稅。
▌延伸閱讀:
(本文出自2023.5.10《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加速民眾都更意願 新北8米內巷道容積增至240%
▪ 新竹供給來了!今年都更、危老案創歷史最大量
▪ 未蓋好先轟動!台南新豪宅王出爐 每坪54.1萬創新高
▪ 竹科獎金減!竹北房市近2年交易量腰斬 價格反漲3成原因曝光
▪ 最夯機捷宅在這站 兩年成交逾1,500戶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