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南市議員秘書昨晚騎車出門未返家 今晨月津港發現遺體

中共重金圖誘我飛行員叛逃 國防部:已機先管控降低損害

嘻哈女王JESSI宣布空降台中跨年! 三字經國罵準備好了

童子賢:小型核能與核融合是未來夢 台灣應儲備人才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記者吳凱中/攝影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記者吳凱中/攝影

代工廠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今天說,他不認為台灣會缺電,真正重點在於排碳的發電;小型核能與核融合都不是今天的故事,是未來的夢,但台灣需要儲備人才,否則連基礎都沒有。

童子賢強調,「地球暖化是人類的公敵,但核能不是」,台灣的核一、核二、核三廠都可以重啟,「芬蘭都可以重啟,為什麼台灣不能重啟」,不過這是一個大問題,要由行政院長和總統去討論。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拋出全台廣設小型核電廠(SMR)構想,引發各界熱議,台北市電腦公會今天舉辦台灣ICT產業全球供應鏈與環境友善布局座談會,邀請童子賢出席。

童子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及廣設小型核電廠議題時表示,核能運作需要非常細膩,裡面有很多微妙的東西,不只有核能技術與全球大趨勢,核電廠在地化的老百姓心情也必須要聽,「不要講核電廠,在我們家後面設一個燃煤廠,你都受不了。」

童子賢指出,台灣的半導體、工業、民生和經濟持續發展,過去5年電的需求每年平均增加3%以上,未來5年可能增加15%到20%,要思考電力來源該選擇傳統的天然氣、燃煤發電,或者風力、太陽能、水力發電等綠電,還是要朝向核能。

童子賢說,最近兩三個月他曾談到核融合技術,但小型核能與核融合都不是今天的故事,是未來的夢,需要儲備人才,否則連基礎都沒有。小型核電的成熟度眾說紛紜,有些人說需要3到5年,有些人說需要10年,但絕對不是在2023年、2024年或2025年。

「我不認為台灣會缺電」,童子賢說,他相信台電與經濟部有能力去處理缺電問題,但真正重點在於排碳的發電。碳排放發電可能導致台灣未來被國際嫌棄,目前台灣半導體在國際當紅、左右逢源,「可是碳排放會讓你左右為難」,需要電卻不要核能,只好回頭去燒天然氣。

他表示,政府推動2025年非核家園,目標把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提高到20%,但20%遠遠落後國際水準,國際能源總署(IEA)最近一個月的報告指出,全球不排碳發電占比已達39%,反觀台灣2021年再生能源占比只有6.4%。台灣在人均排碳方面,在國際上是放牛班。

童子賢坦言,他沒有辦法不思考核能,因為俄烏戰爭打了一年下來,烏克蘭還有電力,因為烏克蘭56%發電來自核能。芬蘭是環保國家,人口才550萬,最近重啟歐洲單一核機組最大能量的核電廠,核能講到底有一些擔憂,可是出了事的都是非常特殊的案例,比重太少了。

童子賢主張用加強訓練、高薪、嚴謹制度確保核能安全,這不是台灣的問題而已,全世界都面臨難以用太陽能、風力發電取代燃煤發電的問題,這是全球的痛。

核電廠 核能 童子賢

延伸閱讀

原能會:掌握國際SMR技術趨勢 進行核融合4領域分析

郭台銘小型核電燒到台中 黃國榮:核電在台中不是議題

郭台銘拋每縣市設小型核電廠 鄭文燦:不太可能

不只郭台銘 楊文科曾提竹科設小型核電廠:值得中央思考

相關新聞

侯康政見推青年購屋免頭款 財政部這樣說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今(8)日推出「青年購屋有好康」政見,主張免頭期款、555方案,並由政府及銀行補貼0.5%的利息5...

10月失業率續降至3.43% 創23年同期新低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10月失業率續降至3.43%,月減0.05個百分點,續寫23年同月最低,經季節調整後的失業率為3.41%...

避免黑箱質疑…旅宿移工報告設密件 部會互槓

旅宿業缺工爭議未歇,交通部觀光署已於十月底將「旅宿業開放外籍移工評估報告」送至勞動部,本報獨家掌握,因報告採「密件」形式...

台積電赴美投資效應 Q3海外直接投資淨額創單季新高

中央銀行今日公布最新的國際收支統計,其中,台積電在本季擴張對美國投資金額,使得第三季的59.1億美元直接投資淨額,再創2...

非薪水而是物價又漲逾3%…CPI攀九個月高點! 外食、租屋族對通膨很有感

主計總處昨(7)日公布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由於颱風推升蔬菜及水果價格,加上肉類、外食、房租持續上漲,10月C...

富士康被查稅 遠東董座徐旭東:我們帳很清楚 隨時可來查

鴻海(2317)旗下富士康集團近期在中國大陸遭查稅,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今(3)日出席SOGO周年慶前造勢記者會,會後被...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