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比世2023台灣富豪榜出爐 富邦蔡明忠兄弟居首

蔡明忠。台灣大/提供
蔡明忠。台灣大/提供

財經媒體「富比世」(Forbes)報導,雖然股市較去年下跌,名列2023年台灣50大富豪的總財富卻只比去年1580億美元小幅下滑至1550億美元。

富比世雜誌亞洲版4月/5月號公布了完整名單。

台灣2021年經濟強勁成長6.3%,2022年放緩至2.5%,主要是因全球需求縮減和地緣政治緊張升高,以致出口減緩。

自富比世上次評估台灣50大富豪財富以來,台灣加權股價指數累計下跌9%。今年榜上有22人淨資產縮水,導致排名大洗牌。

雖然富邦集團蔡明忠和蔡明興財富縮減8%至88億美元(約新台幣2694億元),兩兄弟時隔5年仍重回富豪榜首。由於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相關保險理賠拖累獲利,富邦金控股價受挫。

頂新國際集團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和魏應行兄弟總財富達83億美元,升至第2名。集團旗下的「康師傅」是中國最大速食麵製造商之一。魏家4兄弟也正考慮將速食連鎖事業「德克士」(Dicos)初次公開發行(IPO);德克士的香港第1家店已於今年1月開張。

受惠於化學品價格上漲,長春集團共同創辦人林書鴻財富增為79億美元,列富豪榜第3名。

國泰金控的蔡宏圖和蔡政達兄弟因保險理賠影響,從第2名滑落至第4名,財富值77億美元。

去年榜首「鞋王」張聰淵今年下滑至第5名,他的財富以美元計價縮水最多,減少45億美元,來到76億美元。他在廣東中山的華利實業集團受COVID-19疫情影響,現有客戶縮減訂單,導致股價下跌。

鴻海科技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淨財富由去年的68億美元增至74億美元,今年排名第6。他大部分財富來自鴻海,這家企業2022年營收成長11%至217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有4名新進榜富豪,其中松翰科技董事長陳賢哲早期慧眼投資視訊會議軟體平台Zoom獲益,身價達24億美元,列第22名;亞德客國際集團去年逆勢拚出亮眼銷售,董事長王世忠財富增至13億美元,排第43名。

還有2022年10月辭世的元大集團創辦人馬志玲的繼承者馬氏家族,財富達31.5億美元,排名第15;電線電纜製造商華新麗華股份有限公司的焦氏家族,財富達30億美元,排名第17。

COVID-19疫情減緩後,飯店業陸續復甦,晶華酒店集團股價勁揚,董事長潘思亮財產達10.5億美元,排名第50。

躋身今年富比世台灣50大富豪榜的門檻為10.5億美元,2022年則是7.65億美元。

今年富比世台灣10大富豪榜單如下:

1:蔡明忠和蔡明興兄弟,88億美元

2: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和魏應行兄弟,83億美元

3:林書鴻,79億美元

4:蔡宏圖和蔡政達兄弟,77億美元

5:張聰淵,76億美元

6:郭台銘,74億美元

7:日月光半導體的張虔生和張洪本兄弟,63億美元

8:旺旺集團創辦人蔡衍明,61億美元

9:廣達集團創辦人林百里,56億美元

10:國巨集團董事長陳泰銘,55億美元。

富邦金控 國泰金控

延伸閱讀

從世界看臺灣關鍵轉型!2023富邦永續大未來論壇登場

庫克訪中又去印 供應鏈重組加速…鴻海衝擊最大 謝金河:拔不出陸的企業未來較辛苦

軍工、AI股飆一波 還有「營收高成長股」能撿!13檔外資投信搶吃籌碼

中職/龍隊去年恐猿、今年清盤 葉君璋:富邦也是啊!

相關新聞

10月失業率續降至3.43% 創23年同期新低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10月失業率續降至3.43%,月減0.05個百分點,續寫23年同月最低,經季節調整後的失業率為3.41%...

避免黑箱質疑…旅宿移工報告設密件 部會互槓

旅宿業缺工爭議未歇,交通部觀光署已於十月底將「旅宿業開放外籍移工評估報告」送至勞動部,本報獨家掌握,因報告採「密件」形式...

台積電赴美投資效應 Q3海外直接投資淨額創單季新高

中央銀行今日公布最新的國際收支統計,其中,台積電在本季擴張對美國投資金額,使得第三季的59.1億美元直接投資淨額,再創2...

非薪水而是物價又漲逾3%…CPI攀九個月高點! 外食、租屋族對通膨很有感

主計總處昨(7)日公布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由於颱風推升蔬菜及水果價格,加上肉類、外食、房租持續上漲,10月C...

富士康被查稅 遠東董座徐旭東:我們帳很清楚 隨時可來查

鴻海(2317)旗下富士康集團近期在中國大陸遭查稅,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今(3)日出席SOGO周年慶前造勢記者會,會後被...

貧富差距十年新高 主計長朱澤民坦承:政府責任大

物價高漲,導致國人薪資負成長,受僱員工報酬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逐年下降,家庭可支配所得倍數擴大;立委質疑分配不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