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今明2天濕又熱!未來2周慎防豪大雨 專家:天氣最糟糕的一段時間

今年最後一次升息? 楊金龍揭後續決策要看3件事

新台幣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台幣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升息循環接近尾聲,加上台灣經濟持續亮出低迷藍燈,外界關注央行第1季升息半碼的決策,會不會是今年最後一次升息;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將關注3件事,緊縮貨幣政策累積效果是關鍵。

央行今天舉行第1季理監事會議,雖然經濟成長放緩,但下半年民間消費回升可帶來支撐力道,加上放任物價居高,恐讓通膨預期愈演愈烈;綜合考量之下,央行全體理事一致同意升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利率連5升。

央行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各調升0.125個百分點,分別由年息1.75%、2.125%及4%調整為1.875%、2.25%及4.125%,自3月24日起實施。央行升息半碼之後,重貼現率1.875%將攀至近8年新高水準。

楊金龍表示,央行這次決策是「溫和漸進」升息,可減緩對金融機構的衝擊。

去年3月,央行罕見「同日且等幅」跟進美國聯準會升息1碼,楊金龍當時形容這是「勇敢的決定」。

媒體詢問,這次央行在經濟穩定與打擊通膨的兩難之下,選擇升息,是否也是勇敢決定;楊金龍笑答,「我用合適來形容,我們很謹慎」。

台灣央行貨幣決策以國內外經濟局勢作為參考依據,而美國聯準會22日宣布升息1碼、態度轉鴿,媒體關注,美國聯準會升息循環即將告終,台灣也有經濟放緩的疑慮,這是否會是今年最後一次升息。

楊金龍表示,後續貨幣政策怎麼走將看3件事,一是去年以來,國內緊縮貨幣政策的累積效果,二是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應,第三,密切關注最近美歐部分銀行危機事件的可能衝擊。

「不確定性很大」,楊金龍直言,美國聯準會後續貨幣政策路徑還是可能改變,金融脆弱性也必須持續留意,因為民眾對銀行信心不足可能有傳染效果;央行將評估這些因素對國內經濟金融的影響,適時調整央行貨幣政策,以達成維持物價穩定與金融穩定。

楊金龍特別強調,貨幣政策累積效果非常關鍵,一來需要時間發酵、不會馬上顯現,二來,台灣要考量的不只有自身貨幣政策效果,還要加上歐美國家緊縮政策的外溢效果,而且歐美金融動盪也將外溢至台灣,這些都是央行下一次理監事會決策必須考量的因素。

有鑑於此,楊金龍表示,他與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除了這次都是升息、聲明措辭都有修正,並釋出政策可適時調整、具有彈性的訊號,「我們還是data dependent(看數據說話)」。

美國聯準會 央行 美國升息

延伸閱讀

央行升息抑通膨 星展經濟學家馬鐵英:不能排除台灣6月再升半碼

央行上修今年通膨預估到2.09% 經濟成長率下修至2.21%

壓抑通膨為首要目標 央行:全體理事一致同意升息半碼

連5升!央行宣布升息半碼 重貼現率達1.875%

相關新聞

首爾公寓價格暴跌近「腰斬」…台灣房價才是神話? 兩原因:多數人也不希望泡沫化

過去全世界的房地產市場有一句廣為人知的話:「首爾永遠在漲」。

美商會白皮書 嚴批我能源政策:能源轉型落後衝擊國家安全

台灣美國商會昨公布「二○二三台灣白皮書」,對於政府能源政策用詞嚴厲,認為台灣能源轉型進度「遠遠落後」,不但影響產業發展,...

南科發生壓降 聯電:部分晶圓報廢、機台重開機

南部科學園區下午發生壓降情況,晶圓代工廠聯電表示,生產受到一點影響,有部分晶圓報廢,另有機台需要重新開機,損失情況待進一...

台灣新車價比中國還「割韭菜」? 他:關稅高但額外成本少很多

多數普通人一輩子裡面,買過最貴的動產,汽車大概會是第一名。即使是平價國產品牌,也要動輒數十萬至上百萬不等。2022年台灣人均所得已經達到3萬3,565美元,折合新台幣大約102.7萬元,分期3年5載買輛國產車倒也不算太過艱難,但我們卻也很難無視和周邊國家相比新車價格明顯高昂的事實。

便宜日圓將沒了?傳日本央行6月將有大動作 他:巴菲特2原因大動作布局

老實說,受限日本央行宣布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美債假危機、美元加息市場預期影響,美日硬是從133又拉回141盤旋,Y大前面賺得開心,但現在從135一路扛到140.6佈單,卻還是覺得很開心,為什麼呢?

美債上限協商若真的未過…將有 「一兆美元白金硬幣」? 專家:法理上完全可行

也就是財政部靠著1兆美元的鑄幣替換聯準會帳上的1兆美元的國債債務,達到降低債務上限的目的。聽起來很神奇,但真的可行嗎?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