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務員「假承攬、真雇傭」? 三大爭議吵多年未解

保險公司與業務員間的「假承攬、真雇傭」爭議多年未解。示意圖/ingimage
保險公司與業務員間的「假承攬、真雇傭」爭議多年未解。示意圖/ingimage

保險公司與業務員間的「假承攬、真雇傭」爭議多年未解,勞動部勞動關係司長王厚偉在財委會公聽會上說,將協助勞資雙方建立對話平台及簽團體協約,並建議各保險公司的申訴委員會成員應有勞工代表,壽險公會申訴委員也可將勞動法專家學者納入,藉以平衡公司、業務員和保戶三者的權利義務。

公聽會上,保險業工會代表主要有三大陳情,一、公司片面終止或修改與業務員承攬契約,二、當承攬契約「被終止」後,續期保費佣金也隨之消失,三、獎懲不公問題。

保險業務聯合總工會理事長嚴慶龍指出,目前保險公司跟業務員的勞務合約有三大態樣,一是雇傭關係:有底薪、有業績要求並提供勞健保、退休金提撥也符合勞基法最低要求。

二是承攬關係:與雇傭關係相反,但爭議是承攬精神的續佣帶走與一定業績要求卻無法落實,例如某大型壽險公司就規定,一旦保險業務員辦移民或出國超過兩年、就會被終止承攬合約,也因沒有新業績進來、保戶的續期佣金也被消失。

三是部分工時的僱傭承攬雙合約,多數保險公司都是採取這類做法,將教育訓練的少數工時列為工資,但爭議包括是否符合最低工資?投保勞健保、或提撥退休金是否符合法令規定?

嚴慶龍說,當保險業務員達到退休年齡時,不僅被要求終止雇傭合約、連承攬也一併「被退休」工作權遭剝奪。

嚴慶龍指出,金管會依保險法授權訂定「保險業務員管理規則」僅限招攬行為,但該「管理規則」卻被各保險公司拿來當大旗,把原應納入工作規則或勞動合約中規範的行為態樣也「偷渡」進來,自訂對業務員的獎懲辦法。

工會建議,修改「保險業務員管理規則」,希望在雇傭關係下可適用勞基法;另在承攬關係下,應記載或不應記載部分、續佣帶走、業績考核評量的高低存廢等都需做釐清。

保險局長施瓊華則說,「管理規則」中的獎懲和救濟程序,規範目的是保障金融消費者權益和維護保險市場紀律前提下,保障保險業務員權益,課予保險公司法遵義務,並未使業務員獎懲和救濟程序處不利地位。

施瓊華說,業務員和所屬公司間契約若屬勞動契約,已有勞基法可依循;若非勞動契約,業務員對其所屬公司沒有從屬性,勞務關係宜由雙方本於契約形成自由議定,也不宜在保險法中去做規範。

勞動部勞動關係司長王厚偉則提五大建議:

一、將協助勞資雙方建立對話平台及鼓勵資方和勞方簽團體協約。

二、保險公司的獎懲辦法條文應有工會意見或是在勞資會議上討論,讓獎懲規定有員工態度和意見。

三、保險公司做內部懲處時,建議公司申訴委員會中應有工會或勞工代表,讓內部懲處更公正。

四、依保險業務員管理規則,公司懲處辦法要送壽險公會備查,建議壽險公會可以找專家學者,若認為公司懲處辦法對業務員不公或過度嚴苛,可以提建議給公司做修改。

五、壽險公會申訴委員會的委員,可以增加勞動法的專家學者,讓覆核程序更加貼近勞動和保險利益均衡,平衡公司、業務員和消費者三者。

保險 退休金 壽險公司 勞動部

延伸閱讀

另類理財賺外快!運動愈多、健檢數值達標 他幸運獲保費折減回饋

保險小百科/理賠聯盟鏈2.0 一站搞定申請

促消費 湖南集中發電子消費券

因應AI科技 勞動部即起受理工會申請「AI教育訓練」

相關新聞

金融機構警示帳戶數衝破10萬戶 創逾13年新高

金管會揭露,截至今年第2季底止,金融機構警示帳戶數已正式衝破10萬戶,季增8169戶或8.5%,反映詐騙集團猖獗,金融機...

6大核心戰略產業資金需求轉旺 國銀放款突破7兆元

政府衝刺6大核心戰略產業,為台灣經濟轉骨。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7月底國銀對6大核心戰略產業放款餘額,已正式衝破新台幣7兆...

規定大幅鬆綁…金融資料上雲 確保戰時服務不斷

台灣銀行、證券、保險業,可以將更多資料放上雲端。金管會三月時宣布金融業委外辦法大鬆綁,原本預計九月放行,提前至八月即可上...

獨/合庫金周五加開臨董會 董瑞斌正式出任董座

合庫金控跟合庫銀行新任董事長董瑞斌和林衍茂,確定將在本周五雙雙正式上任。據透露,合庫金已確定在周五加開金控臨時董事會,而...

新台幣午盤升0.8分 暫收31.055元

台北外匯市場新台幣兌美元今天中午暫收31.055元,升0.8分,成交金額7.67億美元

證交所會對國泰證當機事件開罰?林修銘這樣回應

國泰證券一周內兩次盤中當機,導致投資人無法下單,引發(股)民怨。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今(13)日表示,券商管理應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