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竹北天坑又現「裂縫圍城」 居民諷神預言:說好的改善呢

新光金改選前48小時 吳東進、吳東亮大和解能化為共治?

李靚蕾不藏了!首揭官司勝訴內幕 沒掉1滴淚卻有驚人發現

缺蛋是產業鏈根本問題! 他籲財團跟政府要介入:不是給你5千小孩趕快生一生

民眾排隊買雞蛋的畫面近來不斷出現,但這波蛋荒可能要到6月才能逐漸回穩,又比原本估計的時程延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眾排隊買雞蛋的畫面近來不斷出現,但這波蛋荒可能要到6月才能逐漸回穩,又比原本估計的時程延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撰文・熱流資訊站】

最近真的有感受到買不到蛋,去大賣場搶到一箱30顆,儼然成為英雄;都不敢看標價,30顆280,一顆已經堂堂逼近10元(原文日期寫於3月7號)。

看新聞支離破碎的報導,總搞不清楚到底為什缺蛋,決定自己好好研究研究。

蛋蛋產業鏈

畜牧業現在也都專業分工化,所以首先我們得把產業鏈給拉出來看看我們的最終產品,蛋,在這年頭到底是怎麼來的:

按業界分類,0~6週叫做小雞(種雞),7~12週叫做中雞,雞農從國外買進小雞(主要是美國海蘭和義大利來亨雞),養大之後再賣給蛋農去產蛋。

缺蛋導火線 禽流感

根據農委會提供的數據,雞隻數量驟降是發生了什麼事?

起因是自2022年12月起國內爆發H5Nx禽流感,每月撲殺超過20萬隻,光今年1.2月撲殺量(54.9萬)就接近去年全年總和(56.4萬)。

另外一個部分是飆高的換羽隻數,一般來說,換羽是老母雞產蛋率下降用來回春休息用的手段,前面沒提到的是,雞也是生物,有壽命的,17週開始可以產蛋後大概到66週會需要淘汰或是換羽回春一下,回春後的雞可以再多下約32週。但是,台灣蛋農分散,而且都小規模飼育,總不會大家都一起進口一起老吧?

這下還是跟禽流感有關,蛋農為了不要被撲殺(殺不只殺你家的雞,還殺你街坊鄰居的雞),除了隱匿之外,另一招就是讓雞進入換羽保存體力對抗感冒。好了之後又是一尾活雞,豈不甚好。於是和一起爆發的禽流感一起,換羽隻數一起拉高

於此同時禽流感影響的不只是蛋雞,也一併影響了入中雞數持續走弱

但這肯定讓人有另一個疑問,阿禽流感不是年年有,那怎麼以前不缺蛋?

資料來源:農委會禽流感資訊專區
資料來源:農委會禽流感資訊專區

如果我們攤開數據,今年還真的特別嚴重。禽流感高峰大約在每年的12~2月,冬天過完就會好很多,然後今年三個月就撲殺了超過80萬隻雞(以往頂多一個月殺超過20萬隻,這次是連3個月),加上換羽的和隱匿的,產蛋隻數比起平常少了1成(約300萬隻),足夠導致供銷出現缺口

何時能緩解?

要讓蛋雞回復到一般水平,也就是填補少掉的300萬隻雞,首先,得要虧損避免擴大,也就是三月撲殺量+換羽要小於入中雞隻數,不然還是繼續失血中。所以說,三月中旬頂多也就是沒有更糟。

再來根據新聞時間序,以及農委會說法,蛋量安全線大概在每日2400萬顆,對應現行產蛋率差不多是在3400萬隻雞的水平,以現在的入中速度,明年都填不滿。

那如果按照農委會蛋雞年輕化計畫,種雞長大要4個月,屆時產蛋率可以有5%的提升但是雞隻總數頂多填到3200萬,3200x 75%,不多不少剛好2400萬顆。所以說最樂觀,大概也要6月才能再看到往日榮光。但這也只是勉強達標,整個系統還是瀕臨崩潰邊緣,明年禽流感再來一次,就再缺蛋一次,年後缺蛋常態化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產蛋率和雞隻數是蛋業的兩隻腳,台灣產蛋率一直以來都低,瘸了一隻腿走了10幾年,這次禽流感把另一腿也打瘸了。產業更新這類議題,大概各種專家學者都提到爛了,但要集中化的大型科學養殖場,就得要有財團進來玩,小農抗風險能力低,相當於政府每個月補助5000塊就要你趕快去生孩子一樣

這次比較值得注意的另一個問題是,無獨有偶的,傳統的防疫政策在人和雞隻身上都出現了效果不佳的狀況,導致撲殺量大效果卻有限。一旦被發現就要被誅連九族,而隱匿又造成控制效果不彰,導致惡性循環,也許同是禽流感過來人的泰國值得我們借鏡。

作者:熱流資訊站

本文透過「方格子直送」計劃合作轉載,原文:2023缺蛋危機

禽流感 農委會 雞蛋 換羽

延伸閱讀

0056股息總報酬竟輸給0050! 他:買00878這類型ETF會吃不下睡不著

發現金6000網站今早10點上線 身分證登記分流方式出爐

普發6000元別花太快 網揭「4月大魔王」就要來了:準備倒貼

00923對決初代市值型ETF0050! 專家:指數加入不可逆的產業趨勢

相關新聞

南科發生壓降 聯電:部分晶圓報廢、機台重開機

南部科學園區下午發生壓降情況,晶圓代工廠聯電表示,生產受到一點影響,有部分晶圓報廢,另有機台需要重新開機,損失情況待進一...

台灣新車價比中國還「割韭菜」? 他:關稅高但額外成本少很多

多數普通人一輩子裡面,買過最貴的動產,汽車大概會是第一名。即使是平價國產品牌,也要動輒數十萬至上百萬不等。2022年台灣人均所得已經達到3萬3,565美元,折合新台幣大約102.7萬元,分期3年5載買輛國產車倒也不算太過艱難,但我們卻也很難無視和周邊國家相比新車價格明顯高昂的事實。

便宜日圓將沒了?傳日本央行6月將有大動作 他:巴菲特2原因大動作布局

老實說,受限日本央行宣布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美債假危機、美元加息市場預期影響,美日硬是從133又拉回141盤旋,Y大前面賺得開心,但現在從135一路扛到140.6佈單,卻還是覺得很開心,為什麼呢?

美債上限協商若真的未過…將有 「一兆美元白金硬幣」? 專家:法理上完全可行

也就是財政部靠著1兆美元的鑄幣替換聯準會帳上的1兆美元的國債債務,達到降低債務上限的目的。聽起來很神奇,但真的可行嗎?

缺水缺電、台商回流也無奈!東鋼黃炳樺:不能放棄核能

台商回流投資台灣有哪些風險與機會?富邦舉辦2023永續大未來論壇,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蔡志宏指出,缺水與缺電將成為產業發展最大的挑戰;東和鋼鐵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炳樺則點出2050淨零規劃不可行,現階段不能放棄核能選項。

陳其邁也受不了老舊電網!中興電能搶五千億商機?

台灣停電快成日常一部分,這等亂象真能解決?台電推出10年5千多億元的強韌電網計畫,許多老牌重機電廠的設備堪稱關鍵,究竟他們如何協助台電推動計畫?卡進這波商機對公司業務幫助多大?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